|
西塞山懷古 / 作者:劉禹錫 |
西晉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江流。
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
|
西塞山懷古解釋:
詩詞:《西塞山懷古》
朝代:唐代
作者:劉禹錫
中文譯文:
西晉樓船下益州,
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
山形依舊枕江流。
今逢四海為家日,
故壘蕭蕭蘆荻秋。
詩意和賞析:
《西塞山懷古》是唐代文人劉禹錫的作品,通過對西晉時期的歷史景觀的描繪,表達了對往事的思念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
詩的前兩句描寫了西晉時期的益州地區,形容當時樓船在江上行進,展現了當時的繁榮景象。然而,接下來的兩句描述了金陵王的氣勢黯然收斂,可能是指金陵王劉義隆的興起和衰落,暗示了時光的無情和王朝的更替。
接著,詩中描繪了江底沉睡的千尋鐵鎖和從石頭中升起的降幡。這是對當時戰亂頻繁、江山易主的景象的暗示。鐵鎖沉江底暗示了歷史的沉淀和往事的塵封,而降幡出石頭則可能象征著新的政權崛起。
詩的后半部分表達了人世滄桑和對往事的傷感。作者說人世幾回傷往事,意味著歷史的更迭給人們帶來了多次的傷痛和離別。山形依舊枕江流,說明盡管時光更迭,山川依舊,江水依然流淌,暗示了歷史的延續性和人類的渺小。
最后兩句表達了現實生活中的歸屬感和秋天的寂寥。今逢四海為家日,意味著作者在如今的時代,四方的土地都成為了他的家園,感嘆人的歸屬感不再受限于特定的地域。故壘蕭蕭蘆荻秋,描繪了故園的凄涼景象,蕭瑟的蘆葦和荻花在秋天中搖曳,表達了離別和歲月的流轉。
整首詩通過對歷史景觀的描繪,抒發了對時光流轉和歷史變遷的感慨,同時表達了對往事的思念和對歸屬感的思考。它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展示了唐代文人的豪情壯志和對歷史的關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