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凄風行,傷饑灶也 / 作者:吳嘉紀 |
凄風細雨何連綿?晝暗如夜飛濕煙。
幾千萬家東海邊,六七十日無青天。
生計斷絕,老人幸先就下泉。
孩提無襦,長隨母眠;阿母眠醒,腹餒不得眠。
壯者起望西鄰,乞食塵市,不復來還。
回望東鄰,八口閉柴扉,扉外青草春芊芊。
水響濺濺,鬼泣漣漣。
官長惄然,分俸糴谷,更日夕勞苦,勸富戶各出糴谷金錢。
富戶踟躕聚議,此戶彼戶,一斛兩斛商量捐。
|
|
凄風行,傷饑灶也解釋: 《凄風行,傷饑灶也》是清代吳嘉紀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凄風細雨何連綿?
晝暗如夜飛濕煙。
幾千萬家東海邊,
六七十日無青天。
生計斷絕,老人幸先就下泉。
孩提無襦,長隨母眠;
阿母眠醒,腹餒不得眠。
壯者起望西鄰,乞食塵市,不復來還。
回望東鄰,八口閉柴扉,
扉外青草春芊芊。
水響濺濺,鬼泣漣漣。
官長惄然,分俸糴谷,
更日夕勞苦,勸富戶各出糴谷金錢。
富戶踟躕聚議,此戶彼戶,
一斛兩斛商量捐。
中文譯文:
凄風細雨何其連綿?
白天暗如夜晚,濕霧飄飛。
海邊的幾千萬家庭,
已經六七十天沒有見到藍天。
生活來源斷絕,老人幸運地先去了泉水。
孩子們沒有衣物,只能跟隨母親一起睡覺;
母親醒來,饑餓使她無法入睡。
年輕人起身向西鄰眺望,乞求食物于塵市,但再也沒有回來。
回望東鄰,八口人關上柴門,
門外青草春意盎然。
水聲嘩嘩,鬼哭泣泣。
官長心生惶恐,分發薪俸和谷物,
日復一日地辛勞,勸說富戶捐出谷物和金錢。
富戶猶豫不決地聚集商議,這家那家,
商量著捐出一斛兩斛的數量。
詩意和賞析:
《凄風行,傷饑灶也》這首詩詞描繪了清代社會中的貧困和饑荒景象。凄風細雨象征著惡劣的自然環境,連綿不斷的雨水使白天變得昏暗,讓人感到無盡的沮喪和絕望。詩中提到的東海邊的幾千萬家庭,揭示了當時廣泛存在的生計困難和饑荒問題。
詩中描繪了老人和孩子們的困境。老人幸運地找到了泉水作為生活來源,而孩子們卻沒有足夠的衣物,只能依附于母親。母親面對饑餓無法入睡的情景,表達了對生活困頓的無奈和苦楚。
詩中還描寫了年輕人乞食的情景,他們往西鄰眺望,但卻再也沒有回來,顯示了乞討者的凄涼命運。同時,詩中通過對東鄰的描繪,展示了一家人封閉的家門和外面青草茂盛的景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水聲嘩嘩、鬼哭泣泣的描繪,增添了一種悲涼和凄楚的氛圍,使讀者對詩中描繪的貧困和饑荒之苦感同身受。
詩的最后部分提到官長分發薪俸和谷物,勸說富戶捐出谷物和金錢,以緩解貧困和饑荒。然而,富戶們踟躕不前,在商議中猶豫不決,對于捐助的數量也只是商量著一斛兩斛。這反映了當時社會上富貴人家對于救助貧困的態度和行動的不足。
整首詩通過對貧困和饑荒景象的描繪,以及對不同人群的生活困境的刻畫,表達了作者對社會不公和貧富差距的關切和憤慨。詩中凄涼的畫面和悲切的情感,讓人們思考社會的艱難現實和對弱勢群體的關注與關懷。
這首詩詞以清代社會的貧困和饑荒為背景,通過真實的描寫和深情的抒發,展現了人們在困境中生存的艱難和無奈,以及對社會不公和貧富差距的思考與呼喚。它提醒人們珍惜現有的幸福和福祉,同時也呼吁社會的關注和幫助,共同努力改善貧窮和不公的現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