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湘棹歌(三首選一) / 作者:魏源 |
楚水入洞庭者三:曰蒸湘,曰資湘,曰沅湘;故有“三湘”之名。
洞庭即湘水之尾,故君山曰湘山也。
資湘亦名瀟湘,今資江發源武岡上游之夫夷水,土人尚曰瀟溪,其地曰蕭地。
見《寶慶府志》。
《水經注》不言瀟水,而柳宗元別指永州一水為瀟,遂以蒸湘為瀟湘,而三湘僅存其二矣。
予生長三湘,溯洄云水,爰為棹歌三章,以正其失,且寄湖山鄉國之思。
|
|
三湘棹歌(三首選一)解釋: 《三湘棹歌(三首選一)》是清代魏源創作的一首詩詞,描繪了三湘地區的美景和其與作者的情感聯系。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楚水入洞庭者三:曰蒸湘,曰資湘,曰沅湘;
故有“三湘”之名。
洞庭即湘水之尾,故君山曰湘山也。
資湘亦名瀟湘,今資江發源武岡上游之夫夷水,
土人尚曰瀟溪,其地曰蕭地。
見《寶慶府志》。
《水經注》不言瀟水,
而柳宗元別指永州一水為瀟,
遂以蒸湘為瀟湘,而三湘僅存其二矣。
予生長三湘,溯洄云水,
爰為棹歌三章,以正其失,
且寄湖山鄉國之思。
詩意:
這首詩詞以湖南三湘地區為背景,描述了楚水入洞庭湖的三個支流:蒸湘、資湘和沅湘。洞庭湖是湘江的尾部,因此君山被稱為湘山。資湘也叫瀟湘,現在資江在武岡上游發源,夫夷水被當地人稱為瀟溪,這一地區又被稱為蕭地。魏源引用了《寶慶府志》和《水經注》的記載,說明了關于三湘名稱的來源和柳宗元將永州一水稱為瀟的情況。魏源自己在三湘地區生長,他回顧了自己與這片土地的聯系,以及對湖山鄉國的思念之情。
賞析:
《三湘棹歌(三首選一)》通過描繪湖南三湘地區的水系和地理,展現了魏源對家鄉的深情厚意。詩中所提到的蒸湘、資湘和沅湘,以及洞庭湖和君山,都是湖南地區著名的自然景觀,與湘江緊密相連。這首詩詞以魏源的親身經歷為基礎,通過回憶和思考,表達了他對湖山鄉國的思念之情。
詩中的語言簡練而凝練,通過一系列地名和歷史記載,展示了作者對家鄉的深入了解和熱愛。魏源通過“棹歌三章”來表達自己對三湘的情感,同時也借此來糾正一些關于地名的錯誤認識。整首詩詞蘊含了對家鄉的眷戀之情,表達了作者對湖山鄉國的深情思念和對故土的熱愛之意。
這首詩詞以其獨特的情感表達和對家鄉景觀的描繪,展示了魏源作為一位清代文人的才華和情感世界。它不僅具有歷史的意義,還是一首富有地方特色和個人情感的經典之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