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湘(即瀟湘) / 作者:魏源 |
溪行欲盡竹不已,蒼雪紛紛化流水。
船尾甫出碧玉灣,船頭不見白云起。
艤船斬竹撐竹篙,篙聲響應空谷號。
舟底水將石作骨,江邊山以石為毛。
灘聲漸急篙漸近,知有截溪漁籪近。
漁翁曬網鷺曬翅,一潭竹影涵魚影。
|
|
資湘(即瀟湘)解釋: 《資湘(即瀟湘)》是清代魏源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溪行欲盡竹不已,
蒼雪紛紛化流水。
船尾甫出碧玉灣,
船頭不見白云起。
艤船斬竹撐竹篙,
篙聲響應空谷號。
舟底水將石作骨,
江邊山以石為毛。
灘聲漸急篙漸近,
知有截溪漁籪近。
漁翁曬網鷺曬翅,
一潭竹影涵魚影。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幅瀟湘地區溪流中的景象。詩人乘船行進,溪水清澈,岸邊的竹子茂盛,仿佛沒有盡頭。從天空飄下的蒼白雪花融化在水中,形成流動的水花。當船尾駛出碧玉灣時,船頭卻看不見白云升起的景象。船上的人用竹篙劃動船只,篙聲在空谷中回蕩。船底的水宛如石頭一般堅固,而江邊的山巒則像石頭一樣峻峭。灘聲越來越急,船的篙漸漸靠近,表明船即將抵達截溪漁籪的地方。一個漁翁正在曬漁網,白鷺也在曬著翅膀。整個景象中,一潭水中倒映著竹影和魚影。
賞析:
《資湘》以清代魏源獨特的筆觸描繪了瀟湘地區的山水景色,通過細膩的描述和生動的意象,展示了自然界中的靜謐與活力。詩詞以孤舟行進為線索,將讀者帶入了瀟湘山水的幽靜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寧靜和生命的蓬勃。詩中的竹子、雪花、水流、篙聲等元素,構成了一幅富有韻律感和意境的畫面。
在描寫上,詩人運用了豐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竹子象征著生命的頑強和不息的精神,雪花化作流水則象征著時間的流逝,表達了生命的短暫和無常。船尾甫出碧玉灣,船頭不見白云起,形象地表達了時間的錯位感,增強了詩詞的神秘感和探索的意味。船底水將石作骨,江邊山以石為毛,通過對水和山的描寫,展示了大自然之間的親密聯系和相互依存的關系。
整首詩詞以自然景色為背景,通過對細節的觀察和描繪,傳遞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敬畏之情。讀者在閱讀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對自然界的細致觀察和對生命的思考。通過這樣的描寫和賞析,讀者可以在心靈中營造出一幅靜謐而富有生機的山水畫面,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力量。同時,詩詞也引發人們對生命的思考,提醒我們珍惜時間,珍惜生命的美好瞬間。
總之,魏源的《資湘》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富有意象的表達,展示了瀟湘山水的美麗和生命的蓬勃,讓讀者在閱讀中沉浸于自然的寧靜與活力之中。同時,詩詞也啟發人們對生命和時間的思考,提醒我們珍惜當下,感悟生命的真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