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月渡江 / 作者:沈德潛 |
萬里金波照眼明,布帆十幅破空行。
微茫欲沒三山影,浩蕩還流六代聲。
水底魚龍驚靜夜,天邊牛斗轉深更。
長風瞬息過京口,楚尾吳頭無限情。
|
|
夜月渡江解釋: 《夜月渡江》是清代文學家沈德潛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夜月渡江
萬里金波照眼明,
布帆十幅破空行。
微茫欲沒三山影,
浩蕩還流六代聲。
水底魚龍驚靜夜,
天邊牛斗轉深更。
長風瞬息過京口,
楚尾吳頭無限情。
中文譯文:
夜晚的月光照耀著江面,金色的波浪使眼睛清晰明亮。
船帆如同十幅畫布,在空中破開行駛。
微弱的光芒似乎要被三座山的影子吞沒,
江水奔流間傳來了六代人的呼喊聲。
水底的魚和龍感到驚訝,靜謐的夜晚被打破,
天邊的牛群和斗牛星轉動得更加深沉。
長風瞬間吹過京口,
楚地的尾巴與吳地的頭顱無限情感相連。
詩意和賞析:
《夜月渡江》描繪了一幅江上夜行的壯麗景象。詩中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以及對動物和星象的運用,展現了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和情感表達。
首先,詩人用"萬里金波照眼明"來形容夜晚江面上的月光,表達了明亮輝煌的景象。接著,"布帆十幅破空行"形象地描繪了行駛中的船只,給人一種迅疾飛行的感覺。
在第三、四句中,作者運用了"微茫欲沒三山影"和"浩蕩還流六代聲",通過對山影和江水的描繪,表達了時間的流轉和歷史的沉淀。這里的"三山影"可能指的是三座山峰的倒影,而"六代聲"則暗示了歷史的長河,讓讀者感受到了江水的壯闊和歷史的厚重。
接下來,詩人用"水底魚龍驚靜夜"和"天邊牛斗轉深更"來描繪夜晚的動蕩和變幻,傳遞了一種神秘、激動的氛圍。
最后兩句"長風瞬息過京口,楚尾吳頭無限情",表達了作者對楚地和吳地的深情厚意。這里的"長風"象征著離別的瞬間,而"京口、楚尾、吳頭"則代表了不同地域的情感紐帶。整首詩以江上夜行為背景,抒發了作者對家鄉、對祖國的深情思念之情。
《夜月渡江》通過豐富的意象和抒情的筆觸,展示了沈德潛對大自然和祖國的熱愛之情,同時也傳遞了對歷史的思考和對人生的思索。這首詩曲折精巧,意境深遠,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