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酬樂天聞新蟬見贈 / 作者:劉禹錫 |
碧樹鳴蟬后,煙云改容光。
瑟然引秋氣,芳草日夜黃。
夾道喧古槐,臨池思垂楊。
離人下憶淚,志士激剛腸。
昔聞阻山川,今聽同匡床。
人情便所遇,音韻豈殊常。
因之比笙竽,送我游醉鄉。
|
|
酬樂天聞新蟬見贈解釋:
《酬樂天聞新蟬見贈》是唐代詩人劉禹錫所作,該詩描述了聽到新蟬鳴叫后的一系列景象和感受。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碧樹鳴蟬后,煙云改容光。
瑟然引秋氣,芳草日夜黃。
夾道喧古槐,臨池思垂楊。
離人下憶淚,志士激剛腸。
昔聞阻山川,今聽同匡床。
人情便所遇,音韻豈殊常。
因之比笙竽,送我游醉鄉。
中文譯文:
翠綠的樹上蟬鳴聲消失后,煙云天色也變得明亮。
引起人們深深地感嘆秋天的氣息,而芳草在日夜間變黃。
路旁的古老槐樹喧鬧,臨著池塘思念著垂柳。
遠離家鄉的人下憶起那些淚水,志士們奮發向前。
曾經聽說山川的阻隔,現在卻在同一張床上聆聽。
人際關系往往受到環境的限制,但音韻卻無所不在。
因此我用笙竽的音樂,送自己去那個迷醉的鄉間。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聽到新蟬鳴叫后的景象和感受,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贊美和對人生的思考。詩中描述了樹上蟬鳴聲消失后的變化,煙云天色變得明亮,芳草顏色逐漸變黃。這種自然景象引發了詩人對秋天氣息的感嘆。
接著,詩人描繪了古老槐樹的喧鬧聲,以及站在池塘邊思念垂柳的情景。這些景象勾起了詩人離開家鄉的回憶和思鄉之情。
在第三段,詩人將人際關系與環境的限制進行了對比,指出人情遇到的局限是無法避免的,而音韻卻是無處不在且無欺無贈的。最后,詩人以送笙竽的方式表達了他自己游走于迷醉鄉間的心情。
整首詩憑借獨特的景物描寫和抒發情感的方式,展示了劉禹錫對人生和自然的思考,同時也表達了對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對真實情感的贊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