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潮歌 / 作者:劉禹錫 |
屯門積日無回飆,滄波不歸成踏潮。
轟如鞭石矻且搖,亙空欲駕黿鼉橋。
驚湍蹙縮悍而驕,大陵高岸失岧峣.
四邊無阻音響調,背負元氣掀重霄。
介鯨得性方逍遙,仰鼻噓吸揚朱翹。
海人狂顧迭相招,罽衣髽首聲嘵嘵。
征南將軍登麗譙,赤旗指麾不敢囂。
翌日風回沴氣消,歸濤納納景昭昭。
烏泥白沙復滿海,海色不動如青瑤。
|
|
踏潮歌解釋:
《踏潮歌》是唐代劉禹錫創作的一首詩。下面是詩的中文譯文:
屯門積日無回飆,滄波不歸成踏潮。
轟如鞭石矻且搖,亙空欲駕黿鼉橋。
驚湍蹙縮悍而驕,大陵高岸失岧峣。
四邊無阻音響調,背負元氣掀重霄。
介鯨得性方逍遙,仰鼻噓吸揚朱翹。
海人狂顧迭相招,罽衣髽首聲嘵嘵。
征南將軍登麗譙,赤旗指麾不敢囂。
翌日風回沴氣消,歸濤納納景昭昭。
烏泥白沙復滿海,海色不動如青瑤。
這首詩描繪了洶涌的海潮景象,表達了自然界的巨力和壯觀之美。詩意深遠,賦予海潮駭人的力量感,使人感嘆自然界的偉大和不可抗拒的力量。
賞析:
這首詩以描繪海潮的形態為主題,運用詩人獨特的表現手法,將海潮比作一種巨力。通過詩中的形容詞和動詞,如“轟如鞭石”、“驚湍”、“大陵高岸失岧峣”等,使讀者能夠感受到海潮的奔騰和沖擊力。詩人使用了很多形容詞描繪海潮的景象,如“屯門積日無回飆”、“滄波不歸成踏潮”、“亙空欲駕黿鼉橋”等,使得詩中的海潮形象栩栩如生。通過這些描寫,詩人旨在將海潮的力量通過詩歌傳遞給讀者。
在詩的結尾,詩人寫到“海色不動如青瑤”,并借此展現了海潮的美麗和寧靜之處,使整首詩產生了一種美感。這種美感從對自然界的贊美中產生,同時也反映了人與自然的和諧與共生。
總的來說,這首詩描繪了海潮的磅礴與壯闊,表現出自然界的偉大和不可抗拒的力量,同時也展示了自然界中的美麗和寧靜之處。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表現了詩人對自然界力量和美的深刻思考和贊美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