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何廉昉太守感懷述事十六首 / 作者:曾國藩 |
域中哀怨廣場開,屈來而還第二回。
幻想更無天可問,牢愁寧有地能埋!秦瓜鉤帶何人種?社櫟支離幾日培?大冶最憎金踴躍,那容世界有奇材!
|
|
次韻何廉昉太守感懷述事十六首解釋: 《次韻何廉昉太守感懷述事十六首》是清代曾國藩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域中哀怨廣場開,
屈來而還第二回。
幻想更無天可問,
牢愁寧有地能埋!
秦瓜鉤帶何人種?
社櫟支離幾日培?
大冶最憎金踴躍,
那容世界有奇材!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曾國藩對社會現實和個人遭遇的感懷和思考。他以廣場為象征,抒發了在社會中的哀愁和失落。通過回首往事,他感到自己的努力和犧牲似乎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他對未來充滿了幻想,但卻找不到答案。他用"牢愁"來形容心中的痛苦,表示這種痛苦無處安放。
在詩中,作者提到了一些地名和物象,用以象征社會現實和個人經歷。"秦瓜鉤"指的是一種農具,暗示著農民的辛勤勞作。"社櫟"是指社稷樹,支離的社櫟象征著社會的動蕩和不穩定。這些景象反映了社會的困境和人們的痛苦。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當時社會環境的不滿和對人才浪費的感嘆。作者認為在大冶這個地方,最憎恨的是那些貪圖金錢的人,而不是重視有才華的人。他認為世界上沒有真正的奇材,因為這個社會無法容納和發掘出真正有才能的人。
賞析:
這首詩詞展示了曾國藩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和對個人遭遇的感慨。通過對廣場、秦瓜鉤、社櫟等物象的運用,詩人巧妙地表達了他對社會困境和個人挫折的感受。詩中的哀怨情緒和對未來的幻想與現實之間的落差,給人以深思。
同時,詩人對社會現象和人才浪費的批判也是這首詩詞的亮點之一。他對社會上一些人對金錢的追逐而忽視人才的態度表示不滿,認為這樣的社會無法培養和容納真正有才能的人。這種對社會現象的關注和思考,體現了詩人對社會進步和人間真善美的追求。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個人情感和社會現實的抒發,展示了曾國藩對社會和人生的思考和反思。他以獨特的意象和表達方式,傳達了他對社會困境和人才浪費的憂慮,呼吁人們關注社會問題并追求真正的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