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何廉昉太守感懷述事十六首 / 作者:曾國藩 |
由來忠孝易通神,優利華丞識后身。
石攔海枯終有盡,生天成佛豈無人。
關河度情空蕭瑟,形影陶潛孰主賓?雞犬全家存帝所,淮南生計未全貧。
|
|
次韻何廉昉太守感懷述事十六首解釋: 這首詩詞是清代曾國藩所作的《次韻何廉昉太守感懷述事十六首》之一。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由來忠孝易通神,
優利華丞識后身。
石攔海枯終有盡,
生天成佛豈無人。
關河度情空蕭瑟,
形影陶潛孰主賓?
雞犬全家存帝所,
淮南生計未全貧。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曾國藩對忠孝、優利以及生死轉變等主題的思考。詩人認為忠孝之道與神明的聯系是自古以來被人們所認同的,善行和美德會得到神明的垂青。他也提到了人們在追求物質利益時的迷失,認為識別真正的優點和價值是非常重要的。
詩中還描繪了石攔海枯的景象,以此來表達一切事物都有終結的時刻,無論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他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生命能夠轉化為成為佛陀,那么是否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潛能呢?
接下來,詩人描述了關河中的形影,用以比喻人與自然的關系。他提問,形和影誰是主賓,指出人與自然之間的互動關系,暗示人應當與自然和諧相處,不要過于自以為是。
最后兩句詩提到了雞犬全家存帝所,淮南生計未全貧,意味著即使在艱難的環境下,仍有人能夠得到保護和生計的保障,這表達了對社會底層人民的關懷和希望。
賞析:
這首詩詞運用了簡潔而含蓄的語言,通過對忠孝、優利、生死等主題的思考,展現了詩人對于人生價值和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詩人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對問題的提出,引發讀者對于人生意義和道德價值的思考。同時,他還通過對社會底層人民的關懷,表達了對社會公平和幸福的追求。
整首詩詞以哲理性和思辨性為主旨,通過簡潔而意味深長的語言,展示了詩人對于人生、人與自然、社會倫理等課題的關注。這首詩詞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引發人們對于人生意義和價值觀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