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留守王仆射各賦春中一物,從一韻至七 / 作者:劉禹錫 |
鶯。
能語,多情。
春將半,天欲明。
始逢南陌,復集東城。
林疏時見影,花密但聞聲。
營中緣催短笛,樓上來定哀箏。
千門萬戶垂楊里,百轉如簧煙景晴。
|
|
同留守王仆射各賦春中一物,從一韻至七解釋:
《同留守王仆射各賦春中一物,從一韻至七》是唐代劉禹錫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鶯。能語,多情。
春將半,天欲明。
始逢南陌,復集東城。
林疏時見影,花密但聞聲。
營中緣催短笛,樓上來定哀箏。
千門萬戶垂楊里,百轉如簧煙景晴。
譯文:
黃鶯,它能言語,富有情感。
春天已過半,天色漸明。
初次遇見它在南邊的街道,又聚集在東城。
稀疏的樹林時而見到它的影子,花叢中只聽到它的聲音。
軍營中因樂曲催起短笛聲,樓上傳來悲傷的箏音。
千門萬戶中垂柳下,煙景晴朗時百轉如簧。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春天中的一種美妙景象,以鶯鳥為主題,表達了春天的生機與活力。鶯鳥被描繪成具有語言能力和豐富情感的動物,它們在春天的清晨開始歌唱。詩中描述了鶯鳥的聲音如何穿過林間和花叢,傳遍了整個城市。在軍營中,樂曲催起了短笛的聲音,而在樓上,則傳來了悲傷的箏音。整個城市都被春天的景象所包圍,千門萬戶下垂柳依然婆娑,煙霧中的景色在晴朗的天氣中變幻無窮。通過描繪鶯鳥和春天的景象,詩人表達了對春天的喜愛和對生命活力的贊美。
這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鮮明的意象,展現了春天的美妙和生機,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感悟和對生命的熱愛。它以清新的語言和細致入微的描寫,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充滿生機和美麗的春天世界,讓人感受到春天的醉人氣息和生命的活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