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絕命詞 / 作者:袁枚 |
賦性生來本野流,手提竹杖過通州。
飯籃向曉迎殘月,歌板臨風唱晚秋。
兩腳踢翻塵世路,一肩擔盡古今愁。
如今不受嗟來食,村犬何須吠不休。
|
|
絕命詞解釋: 《絕命詞》是清代袁枚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賦性生來本野流,
手提竹杖過通州。
飯籃向曉迎殘月,
歌板臨風唱晚秋。
兩腳踢翻塵世路,
一肩擔盡古今愁。
如今不受嗟來食,
村犬何須吠不休。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自由自在、豪邁灑脫的野流人生活的情景。詩人以自己為主人公,表達了不愿受世俗拘束的態度和對自由生活的追求。他手提著竹杖,穿過通州,迎著殘月的微光,用飯籃向黎明前的日月致敬,用歌板在秋風中唱出深秋的意境。他以自己的雙腳踢開塵世的路途,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過去和現在的痛苦和憂愁。現在他不再接受世俗的憐憫和同情,就像村莊里的狗不需要無休止地吠叫一樣。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自然的描寫和對自由的追求,表達了詩人袁枚獨特的生活態度和人生觀。首先,詩中的野流形象象征著袁枚對傳統束縛的抗拒和對獨立自由生活的向往。他手提著竹杖,自在地行走在通州,形象鮮明地表達了他不愿拘泥于固定的身份和社會地位。其次,詩中的意象描繪了一種寧靜和超然的境界。在黎明前的殘月下,他用飯籃向晨曦致意,用歌板吟唱秋風,展現了一種追求自然、追求內心寧靜的境界。最后,詩末表達了詩人不愿受到世俗壓迫和無謂指責的態度。他以自己的雙腳踢開塵世之路,肩負起古今的憂愁,表明了他不再接受嗟來之食,不再理會村莊里的狗的無謂吠叫,彰顯了一種超然和灑脫的生活態度。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袁枚對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對世俗束縛的抗拒,展示了他獨特的生活態度和人生觀。通過對自然、內心和社會的審視,他追求一種超然和自由的境界,表達了對傳統束縛的反思和對自由的追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