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聞董評事疾因以書贈(董生奉內典) / 作者:劉禹錫 |
繁露傳家學,青蓮譯梵書。
火風乖四大,文字廢三馀。
欹枕晝眠靜,折巾秋鬢疏。
武皇思視草,誰許茂陵居。
|
|
聞董評事疾因以書贈(董生奉內典)解釋:
《聞董評事疾因以書贈(董生奉內典)》是一首唐代劉禹錫的詩,寫的是董生奉內典的故事。下面是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聽說董評事病重,就給他寫了封信(董生奉內典)。
觸景傷情的文人,把自己的心靈訴說。
廟堂勾心斗角,使文人流離失所。
柔弱的文學,敗在了枯燥的官場智慧之下。
躺在床上午睡,安靜地度過白天。
折斷頭巾,秋風中的白發也稀疏了。
武皇思念征戰時的綠草,為何不允許茂陵的安居。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董生奉內典的故事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文人逆境的思考和對文學命運的感懷。
詩中提到了廟堂斗爭和文人辭職的現象,作者用“繁露傳家學,青蓮譯梵書”來形容文學的辛苦和艱深。繁露是一種昆蟲分泌的粘液,傳統上被認為是不傳世的,喻指文人辛勤而不被重視的努力。青蓮代指深奧晦澀的佛經,詩人通過比喻,表達了文學的辛酸和無奈。
而接下來的“火風乖四大,文字廢三馀”的句子,暗指官場的勾心斗角,以及政治對文學的殘酷打壓。形容立意新穎。通過“火風”與“四大”的強烈對比,表達了文人在廟堂中的孤立和苦悶。
詩的最后兩句“欹枕晝眠靜,折巾秋鬢疏。武皇思視草,誰許茂陵居。”表達了詩人對寧靜生活和田園詩意的向往。詩人把自己床上的昏睡和頭巾上的白發形容成了對寧靜生活的追求和渴望。而最后一句“武皇思視草,誰許茂陵居。”則表達了作者對封建社會的思考和批評。詩人認為封建社會注重戰爭征討,而忽視了文學的價值,呼喚著社會應該關注人類更重要的精神需求。
整首詩既展示了劉禹錫對文人命運的關懷和無奈,也反映了他對政治和社會的深刻思索,充滿了濃厚的時代氣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