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事(二首) / 作者:張寧 |
寶馬朱輪接上游,時危誰解奉天憂。
鼎湖龍去英雄盡,劍閣云深日月愁。
玉輦已隨胡地草,青山依舊漢宮秋。
元勛野死潼關破,誤國何人更首丘?
|
|
感事(二首)解釋: 寶馬朱輪接上游,
時危誰解奉天憂。
鼎湖龍去英雄盡,
劍閣云深日月愁。
玉輦已隨胡地草,
青山依舊漢宮秋。
元勛野死潼關破,
誤國何人更首丘?
這首詩詞的意境表達了一種憂國憂民的情感。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賞析:
這首詩詞以古代宏大的景物來抒發作者對時局的憂慮之情。首兩句“寶馬朱輪接上游,時危誰解奉天憂”揭示了時代的危機和作者對它的憂慮。寶馬朱輪是古代皇帝的交通工具,上游代表著國家的中樞權力。作者問道,當國家面臨危機時,誰會來承擔起治理國家的責任和憂慮。
接下來的兩句“鼎湖龍去英雄盡,劍閣云深日月愁”描述了國家的衰敗和英雄們的消逝。鼎湖指的是湖泊,象征著國家的繁榮。龍去意味著國家的衰敗,英雄們逐漸離開或消亡。劍閣是一個重要的關隘,云深日月愁則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前途的擔憂。
接著的兩句“玉輦已隨胡地草,青山依舊漢宮秋”表達了國家的淪陷和殘破。玉輦是古代皇帝的車輛,隨胡地草意味著淪陷于外族統治。青山依舊漢宮秋則描繪了國家的殘破景象。
最后兩句“元勛野死潼關破,誤國何人更首丘?”呈現了國家的悲劇和對誤國者的質問。元勛指的是國家的功臣或英雄,他們在潼關野死,潼關破指的是國家的邊境被攻破。作者質問,是誰導致了國家的誤國和悲劇,又有誰能夠挽救這一切?
整首詩詞通過對古代的景物和象征的運用,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危機和憂慮的情感。它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國家的衰敗和英雄們的消亡,引發人們對誤國者的思考和對國家命運的關切。這首詩詞通過抒發作者的憂國之情,展現了對國家命運的關注和對歷史悲劇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