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楊侍讀維立之南京 / 作者:王鏊 |
二月南宮看柳條,知君已上秣陵橈。
楊家制作多傳后,蘇子文章合在朝。
夢草池邊歌郢雪,雨花臺上望江潮。
誰知東上門前路,此后行來分外遙。
|
|
送楊侍讀維立之南京解釋: 這首詩詞是明代王鏊創作的《送楊侍讀維立之南京》。下面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送楊侍讀維立之南京》
二月南宮看柳條,
知君已上秣陵橈。
楊家制作多傳后,
蘇子文章合在朝。
夢草池邊歌郢雪,
雨花臺上望江潮。
誰知東上門前路,
此后行來分外遙。
詩詞中文譯文:
二月時,我在南宮觀賞垂柳的嫩芽,
知道你已經搭乘船只渡過秣陵。
楊家的制作經過世世代代的傳承,
蘇子的文章在朝廷合為一體。
夢草池邊傳唱著郢雪的歌,
站在雨花臺上眺望江潮。
誰知道你東行的路途,
此后的旅途將會格外遙遠。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王鏊送別楊侍讀維立離開南京的作品,表達了離別之情和對友人的美好祝愿。
詩的開頭描述了二月時節,作者在南宮觀賞柳條,意味著春天的到來和萬物復蘇。知曉楊侍讀已經乘船離開秣陵,表示詩人對他的離別感到遺憾和惋惜。
接下來,詩人提到楊家的制作,指的可能是楊侍讀家族的手工藝品傳承。而蘇子的文章在朝廷合為一體,表示楊侍讀和蘇子(指蘇軾)一樣,都是文學才子,他們的作品得到了朝廷的認可和贊賞。
在第三、四句中,詩人通過描繪夢草池邊唱著郢雪之歌和雨花臺上眺望江潮的景象,增加了詩的意境和情感色彩。郢雪是指荊州(古代郢都)的雪,通過歌唱表達了對楊侍讀的惋惜之情。雨花臺是南京的一座名勝,從那里眺望江潮,象征著離別之后的遠方和未知的旅途。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楊侍讀未來的行程的祝愿,同時也暗示了友情的延續和想念之情。詩的結尾"此后行來分外遙"表達了詩人對楊侍讀在遠方行走的遙遠距離的思念和祝福。
整首詩詞以離別為主題,通過描繪春天的景色、藝術傳承和友情的珍貴,表達了詩人對楊侍讀的離別之情,同時也表達了對他未來道路的祝福和思念之情。整體上,這首詩詞給人一種深情厚誼的感覺,展示了明代文人的感傷和離情別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