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賦易水送人使燕 / 作者:王恭 |
燕山北起高峨峨,東流易水無停波。
北風蕭蕭筑聲切,昔人于此送荊軻。
圖中匕首非良計,堪嘆燕丹無遠器。
髑髏空死樊將軍,日莫秦兵滿燕市。
往事空余易水寒,白翎飛下地椒干。
經(jīng)過此地對流水,知爾踟躕馬上看。
|
|
賦易水送人使燕解釋: 《賦易水送人使燕》是明代王恭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燕山北起高峨峨,
東流易水無停波。
北風蕭蕭筑聲切,
昔人于此送荊軻。
圖中匕首非良計,
堪嘆燕丹無遠器。
髑髏空死樊將軍,
日莫秦兵滿燕市。
往事空余易水寒,
白翎飛下地椒干。
經(jīng)過此地對流水,
知爾踟躕馬上看。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易水北岸的景象,通過描述北風吹拂的聲音、歷史人物送荊軻的場景以及易水的寒冷,表達了對昔日英雄壯舉的贊嘆和對充滿戰(zhàn)爭和征服的歷史的反思。詩中表達了作者對當時所處時代局勢的憂慮,以及對歷史悲劇的思考。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寫易水的景色和歷史事件,表達了作者的思考和感慨。首兩句描繪了燕山高聳、易水東流的景象,給人以壯觀的感受。接著,北風的聲音和昔日送荊軻的情景被描繪出來,使人回想起英雄壯舉和歷史戰(zhàn)爭。詩中提到的匕首不是良策,表達了對暴力和戰(zhàn)爭的反思,而燕丹(指燕國)沒有遠見則令人嘆息。髑髏和樊將軍的形象象征著戰(zhàn)爭的殘酷和犧牲,秦兵占領燕市更加突出了歷史的悲劇。易水的寒冷和白翎(指荊軻的白色羽毛)的飄落,進一步強調了歷史的凄涼和英雄的境遇。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經(jīng)過這片土地時的思考,鼓勵讀者思考歷史和人生的意義。
整體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景色和歷史事件,表達了作者對戰(zhàn)爭和歷史的反思,以及對英雄壯舉的贊嘆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同時,通過對易水的描寫,詩詞給人以壯美和凄涼的感覺,使讀者在品味詩意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歷史的滄桑和人生的哲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