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塞下曲贈翁東厓侍郎總制十首 / 作者:唐順之 |
四月旌旂出白狼,千山晴雪照油幢。
預知水草軍無乏,試辨風云虜欲降。
|
|
塞下曲贈翁東厓侍郎總制十首解釋: 《塞下曲贈翁東厓侍郎總制十首》是明代唐順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四月旌旂出白狼,
千山晴雪照油幢。
預知水草軍無乏,
試辨風云虜欲降。
譯文:
四月時,旌旗在白狼山出現,
千山萬山晴朗的雪照亮著軍營的油幢。
預知水草充足,軍隊不會缺乏,
試圖辨別風云之勢,看敵方是否欲降。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戰爭時期的景象和軍隊的準備狀態。四月的天空中,旌旗在白狼山上飄揚,照亮了軍營中的油幢,預示著軍隊即將出征。作者感嘆軍隊備戰充足,水草豐美,預示著軍隊不會缺乏物資。他試圖辨別風云之勢,觀察敵方是否有降服的跡象。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軍隊出征前的景象和狀態。通過描述旌旗在白狼山上飄揚和晴朗的雪景,表達了軍隊的威武和氣勢。詩人通過提及水草豐美,預示著軍隊不會缺乏物資,顯示了他對軍隊實力的自信。最后,他試圖通過辨別風云之勢來判斷敵方是否有降服的意愿,展示了他的智慧和決策能力。
整體上,這首詩詞通過簡練的語言和生動的描寫,展現了軍隊出征前的準備狀態和詩人對戰爭形勢的判斷。它既表達了戰爭的嚴峻和緊張,又展示了軍隊的實力和詩人的智慧,具有明代時期詩歌的特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