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酬李相公喜歸鄉國自鞏縣夜泛洛水見寄 / 作者:劉禹錫 |
鞏樹煙月上,清光含碧流。
且無三已色,猶泛五湖舟。
鵬息風還起,鳳歸林正秋。
雖攀小山桂,此地不淹留。
|
|
酬李相公喜歸鄉國自鞏縣夜泛洛水見寄解釋:
《酬李相公喜歸鄉國自鞏縣夜泛洛水見寄》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鞏樹煙月上,
清光含碧流。
且無三已色,
猶泛五湖舟。
鵬息風還起,
鳳歸林正秋。
雖攀小山桂,
此地不淹留。
詩意:
這首詩詞是劉禹錫寫給李相公的回信。詩中描繪了夜晚泛舟洛水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歸鄉之喜悅和對李相公歸國之喜的祝賀之情。詩人以自然景物和神話傳說的象征手法,表達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賞析:
這首詩詞以洛水為背景,通過描繪夜晚泛舟洛水的景象,展示了詩人的心境和情感。首兩句“鞏樹煙月上,清光含碧流”,以鞏縣的樹木、夜霧和明亮的月光來烘托出夜晚的寧靜和美麗。接下來的兩句“且無三已色,猶泛五湖舟”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喜悅和對鄉愁的思念之情。這里的“三已色”指的是五岳之一的巫山,暗示了劉禹錫對家鄉的思念之情。接著,詩人運用了“鵬”和“鳳”這兩個神話中的象征性動物,表達了對李相公歸國的祝賀和對國家興旺發達的期望。最后兩句“雖攀小山桂,此地不淹留”,詩人表示雖然他攀登過小山上的桂樹,但他并沒有停留在那里,而是繼續前行,繼續奉獻自己的才華和力量。
整首詩詞以景物描寫和象征手法相結合,通過自然景象和神話傳說的象征意義,表達了詩人對歸鄉之喜和對李相公歸國之喜的祝賀之情,同時也抒發了自己對家鄉的思念和對國家興旺發達的期望。這首詩詞在情感表達和意境構建上巧妙而深遠,展現了劉禹錫獨特的詩詞才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