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報恩寺 / 作者:劉禹錫 |
云外支硎寺,名聲敵虎丘。
石文留馬跡,峰勢聳牛頭。
泉眼潛通海,松門預帶秋。
遲回好風景,王謝昔曾游。
|
|
題報恩寺解釋:
《題報恩寺》是唐代詩人劉禹錫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云外支硎寺,名聲敵虎丘。
石文留馬跡,峰勢聳牛頭。
泉眼潛通海,松門預帶秋。
遲回好風景,王謝昔曾游。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座名叫報恩寺的寺廟,位于云外。它的聲譽媲美虎丘,虎丘是當時著名的風景名勝地。寺廟周圍的山石上還留有馬匹經過的痕跡,山峰高聳如牛頭。清澈的泉水從地下涌出,仿佛通向大海,松門已經預示著即將到來的秋天。作者遲遲回來,欣賞這美麗的風景,仿佛回到了古代王謝兩朝時期,那時他們也曾來過這里游覽。
賞析:
這首詩以描寫自然景觀為主,通過對報恩寺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對山水之美的贊美和對歷史的回憶。詩中所描繪的寺廟和周圍的山川景色,以及其中蘊含的歷史和文化意義,使讀者產生一種親臨現場的感覺。
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描寫,如云外支硎寺、石文留馬跡、峰勢聳牛頭、泉眼潛通海等,形象地展示了寺廟和周圍自然景觀的壯美和神奇。通過這些描寫,讀者可以感受到山水之間的和諧與寧靜。
此外,詩中還融入了對歷史的回憶和懷舊之情。作者遲回報恩寺,欣賞風景,使人聯想到古代王謝兩朝時期的文人墨客,他們也曾在這里游覽、吟詩作賦。這種對歷史的回憶和懷念,給詩詞增添了一層情感色彩。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卷,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贊美和對歷史的懷念之情,給人以心靈的寧靜和溫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