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折齒 / 作者:沈周 |
蛀齒已脫三,又一搖根株。
雖存作臲卼,中空外色盧。
剝芡偶相激,迸落如跳珠。
頓豁城墮堵,深開壁穿窬。
遺槎突芒刺,脥間動齟齬。
比比皆老鈍,何特存廉隅。
東家借小,我愿磨其觚。
|
|
理折齒解釋: 《理折齒》是明代文學家沈周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蛀齒已脫三,又一搖根株。
雖存作臲卼,中空外色盧。
剝芡偶相激,迸落如跳珠。
頓豁城墮堵,深開壁穿窬。
遺槎突芒刺,脥間動齟齬。
比比皆老鈍,何特存廉隅。
東家借小,我愿磨其觚。
詩意:
這首詩以描述人的身體老化為主題,通過描繪蛀牙的情況,抒發了作者對歲月流轉、人事易逝的感慨。詩中運用了對比和象征手法,表現出作者對自身的思考和觸動。
賞析:
《理折齒》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人生的無常和歲月的流逝。詩中的蛀齒被用作隱喻,象征著人體的衰老。"蛀齒已脫三,又一搖根株"意味著作者的牙齒已經脫落了三顆,又有一顆牙齒松動。這里通過牙齒的變化,暗示了人的衰老和身體的脆弱。
"雖存作臲卼,中空外色盧"表達了牙齒上只剩下空殼,內部已經空虛,外表也變得暗淡無光。這種景象進一步突出了歲月帶來的無情和不可逆轉的變化。
"剝芡偶相激,迸落如跳珠"描述了牙齒剝落時發出的聲音,形象地描繪了牙齒逐漸脫落的過程。"頓豁城墮堵,深開壁穿窬"則暗喻了牙齒脫落后留下的洞穴,進一步強調了人體的脆弱和不可避免的老化過程。
"遺槎突芒刺,脥間動齟齬"用以形容脫落的牙齒的形狀和突出的芒刺,進一步揭示了歲月帶來的不堪和無奈之感。
"比比皆老鈍,何特存廉隅"表達了作者對人們在年老后變得遲鈍和不敏銳的思考。最后兩句"東家借小,我愿磨其觚"是作者表達自己愿意借助外界力量,保持自身的銳氣和活力的心愿。
整首詩通過對蛀齒的描寫,以微妙、細膩的語言,傳達了作者對光陰易逝、人生短暫的感慨。同時,詩中運用了寓言的手法,通過牙齒的形象描繪了人的衰老過程,表達了對時光流轉和人生無常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