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月十五日城中晚歸 / 作者:沈周 |
晚郭歸舟急若何,市塵猶恐累漁蓑。
到家覺得曾風雨,兩樹芭蕉破葉多。
|
|
七月十五日城中晚歸解釋: 詩詞:《七月十五日城中晚歸》
朝代:明代
作者:沈周
晚郭歸舟急若何,
市塵猶恐累漁蓑。
到家覺得曾風雨,
兩樹芭蕉破葉多。
中文譯文:
夜幕降臨,急忙駕舟回歸城郭,
城市的塵埃仍恐怕會弄臟我的魚夫蓑衣。
到了家中,才覺得曾經歷過風雨,
我庭院里的兩株芭蕉已經破碎了很多葉子。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明代文人沈周創作的作品。詩人以一個晚歸的人的視角,描繪了一個城中的夜晚場景,表達了對家的思念以及外界環境的變遷。
詩的開頭,“晚郭歸舟急若何”,表現了詩人匆忙歸家的心情。詩人可能在外地處理事務或游歷,夜晚歸舟的路上急切地想要回到城中。這里的“晚郭”指的是城郭的夜景,舟指的是船只,急若何則是快速歸船的意思。
接下來的兩句:“市塵猶恐累漁蓑”,通過描寫市塵累積在詩人的魚夫蓑衣上,表達了城市的喧囂和浮躁,以及對清凈自然環境的向往。市塵象征著城市的喧囂和污染,而漁蓑則是詩人在歸途中所穿的魚夫服裝,寓意著詩人對自然之道和寧靜的渴望。
最后兩句:“到家覺得曾風雨,兩樹芭蕉破葉多”,詩人到達家中,感受到家園經歷了風雨的痕跡,庭院中的兩株芭蕉樹已經被風雨摧殘,葉子破碎凋零。這里的芭蕉樹象征著自然界的美好與脆弱,通過描寫芭蕉破葉多,詩人表達了對自然損毀的悲傷之情。
整首詩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通過描繪夜晚的歸途和家園的變遷,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寧靜與安寧的向往,以及對城市喧囂和現實環境的厭倦。這首詩既展示了詩人對自然景觀的敏感和對家園的深情,也反映了詩人對現實社會的思考和審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