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樂陵令行 / 作者:何景明 |
山東郡縣一百八,無有一城無戰(zhàn)場。
到今漂血成野水,如山白骨橫秋霜。
云臺功高將不收,投筆亦有書生謀。
黃金大印賜豪貴,白面豈得言封侯。
唐朝公卿集如云,平原太守名不聞。
二十四城見賊走,抗城乃是平原守。
君不見前者寇盜時,縣吏州官各亡命。
北梁白馬終日行,濟上黃旗錯相映。
不聞開門戰(zhàn),但聞開門迎。
吁嗟乎!平原太守樂陵令。
|
|
樂陵令行解釋: 《樂陵令行》是一首明代的詩詞,作者是何景明。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山東郡縣一百八,
無有一城無戰(zhàn)場。
到今漂血成野水,
如山白骨橫秋霜。
云臺功高將不收,
投筆亦有書生謀。
黃金大印賜豪貴,
白面豈得言封侯。
唐朝公卿集如云,
平原太守名不聞。
二十四城見賊走,
抗城乃是平原守。
君不見前者寇盜時,
縣吏州官各亡命。
北梁白馬終日行,
濟上黃旗錯相映。
不聞開門戰(zhàn),但聞開門迎。
吁嗟乎!平原太守樂陵令。
詩意:
《樂陵令行》以山東平原地區(qū)的歷史背景為背景,描繪了明代時期平原太守的形象與境遇。詩詞通過對郡縣缺乏戰(zhàn)爭的描繪,表達(dá)了當(dāng)?shù)睾推桨捕ǖ臓顟B(tài)。然而,這種和平是以無數(shù)戰(zhàn)爭和犧牲為代價的,因為大地上流淌的河水已經(jīng)變成了被鮮血染紅的野水,山間散落著冬霜下的白骨。詩人通過這種描繪,表達(dá)了對歷史悲劇和戰(zhàn)爭殘酷性的深深憂思。
詩詞中還提到了云臺、黃金大印等象征權(quán)力和榮耀的事物,暗示了社會上的不公與功利。詩人批評了那些只追求個人功名的官員,與他們相對比的是默默無聞的平原太守。平原太守雖然名聲不顯,但是他堅守著二十四座城池,拒絕了賊寇的入侵,成為了抗擊敵寇的守護(hù)者和英雄。
整首詩揭示了歷史的殘酷和社會的不公,同時贊頌了平原太守這種無私奉獻(xiàn)和堅守信仰的精神。通過對平原太守的稱頌,詩人表達(dá)了對正直、勇敢和堅守原則的價值觀的贊美。
賞析:
《樂陵令行》通過對山東平原地區(qū)的描繪,展現(xiàn)了明代時期的歷史背景和社會現(xiàn)實。詩詞運用了明快的節(jié)奏和形象生動的描寫,使讀者能夠深刻感受到戰(zhàn)爭帶來的痛苦和平原太守的英勇與堅守。
詩詞中的意象豐富多樣,如血水成野水、白骨橫秋霜等,通過這些形象描寫,增強了詩詞的感染力和表現(xiàn)力。同時,詩詞中的對比手法也被巧妙地運用,如云臺功高將不收與投筆亦有書生謀、黃金大印賜豪貴與白面豈得言封侯等,進(jìn)一步凸顯了詩人對社會現(xiàn)實的批判和對平凡英雄的歌頌。
整首詩詞以平原太守樂陵令為中心,通過對他的贊美,表達(dá)了對勇敢、正直和堅守原則的崇敬之情。詩詞通過對歷史殘酷和社會不公的揭示,呼喚著對正義和公正的追求。這首詩詞既是對歷史的反思,也是對英雄精神和價值觀的贊頌,給人以深思和啟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