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經西涯 / 作者:李東陽 |
缺岸危橋斷復行,野人相見不通名。
轆轤聲里田田水,楊柳枝頭樹樹鶯。
看竹東林無舊主,買山南國有新盟。
不知城外春多少,芳草晴煙已滿城。
|
|
重經西涯解釋: 《重經西涯》是明代李東陽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重重經過西岸邊,危橋斷了又前行。
野人相見不留名,田田水聲轆轤聲。
楊柳枝頭樹樹鶯,東林看竹無舊主。
買山南國成新盟,城外春色難量名。
芳草晴煙已滿城。
詩意:
《重經西涯》描繪了一個旅行者的旅途景象,表達了對自然美景和人情風景的感慨之情。詩中通過描寫危險的橋梁、聽到的水聲和轆轤聲,以及樹上鳥兒的歌唱,展現了旅行者在經歷風險和困難后仍然保持前行的堅毅精神。詩人還描述了他在東林觀賞竹林時的心境,表達了對自然山水的喜愛和對新結盟的期待。最后,詩人感嘆城外的春色美景無法用言語來形容,芳草和晴煙已經充滿了整個城市。
賞析:
《重經西涯》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展示了旅行者的心境和對自然景色的感受。詩人通過描繪橋梁的危險和斷裂,表達了旅途中的困難和挑戰,但他并沒有停下腳步,而是繼續前行。這體現了詩人頑強的意志和對探索的執著追求。
詩中描繪的水聲和轆轤聲象征著自然界的聲音,與野人相見不留名的情節相呼應,強調了人與自然的相互關系。而楊柳枝頭樹上的鳥兒歌唱,給人一種寧靜和祥和的感覺,展現了大自然的美妙和生機。
在詩的后半部分,詩人以東林觀賞竹林的場景,表達了對自然山水的喜愛和對新結盟的向往。這種對自然的熱愛和對新事物的期待,展示了詩人開放的心態和對未來的樂觀態度。
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城外春景的贊美和無法言喻的美感。芳草晴煙已滿城,形象而生動地描繪了春天的景色,給人一種美麗、和諧的感受。
整首詩以自然景色為背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將詩人內心的感受和對生活的熱愛融入其中,展示了作者對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