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李尚書鎮滑州 / 作者:劉禹錫 |
南徐報政入文昌,東郡須才別建章。
視草名高同蜀客,擁旄年少勝荀郎。
黃河一曲當城下,緹騎千重照路傍。
自古相門還出相,如今人望在巖廊。
|
|
送李尚書鎮滑州解釋:
《送李尚書鎮滑州》是唐代劉禹錫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南徐報政入文昌,
東郡須才別建章。
視草名高同蜀客,
擁旄年少勝荀郎。
黃河一曲當城下,
緹騎千重照路傍。
自古相門還出相,
如今人望在巖廊。
詩意:
這首詩詞是劉禹錫送別李尚書去鎮守滑州的作品。詩中描述了李尚書南下報到的場景,以及對他的贊揚和祝福。詩人通過描繪壯麗的景象和對李尚書的稱贊,表達了對他的敬佩和祝福之情。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人物形象,展示了劉禹錫對李尚書的贊賞和送別之情。
首句“南徐報政入文昌”,描繪了李尚書南下報到的場景,文昌指的是滑州。這里使用了南徐和文昌兩個地名,通過地名的疊加,使得詩句更富有韻味。
接下來的兩句“東郡須才別建章,視草名高同蜀客”,表達了對李尚書才能的贊賞。東郡指的是李尚書的任職地,建章表示他需要撰寫文書來表達政務。詩人認為李尚書的文才出眾,與蜀地的才子相媲美。
接著的兩句“擁旄年少勝荀郎,黃河一曲當城下”,描繪了李尚書年輕而有為的形象。旄指旗幟,象征權威和榮耀。詩人認為李尚書年輕的軍旅身份勝過了當時著名的荀彧。黃河一曲,意味著黃河蜿蜒流經滑州城下,表達了李尚書將在這座城市承擔重任的意義。
最后兩句“緹騎千重照路傍,自古相門還出相,如今人望在巖廊”,表達了對李尚書的期望和祝福。緹騎指的是隨行的官員和士兵,千重表示隊伍的龐大。自古相門還出相,意味著歷代都有杰出的官員從相門出仕。巖廊指的是滑州的地形特點,這里表示詩人對李尚書的期望,希望他能夠成為當代令人景仰的官員。
總體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觀和人物形象的描繪,表達了劉禹錫對李尚書的敬佩和祝福之情。同時,詩中也融入了對歷史和傳統的回顧,展示了古代官員的責任與使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