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源中丞充新羅冊立使(侍中之孫) / 作者:劉禹錫 |
相門才子稱華簪,持節東行捧德音。
身帶霜威辭鳳闕,口傳天語到雞林。
煙開鰲背千尋碧,日浴鯨波萬頃金。
想見扶桑受恩處,一時西拜盡傾心。
|
|
送源中丞充新羅冊立使(侍中之孫)解釋:
《送源中丞充新羅冊立使(侍中之孫)》是唐代劉禹錫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相門才子稱華簪,
持節東行捧德音。
身帶霜威辭鳳闕,
口傳天語到雞林。
煙開鰲背千尋碧,
日浴鯨波萬頃金。
想見扶桑受恩處,
一時西拜盡傾心。
詩意:
這首詩詞是劉禹錫以送別的方式,表達對源中丞(唐代官員)充任新羅冊立使的祝福和崇敬之情。詩中描繪了源中丞作為一位有才華的官員,佩戴華貴的冠飾,持節東行,傳播著崇高的德音。他身上有著威嚴的氣勢,辭別了鳳闕(指唐朝宮廷);他口傳的言語就像是天上的語言傳到了雞林(指新羅,即現在的韓國)。
詩中還描繪了壯麗的景色,煙霧升起,顯露出碧藍的山巒;太陽照耀在波濤洶涌的大海上,波光粼粼,金色耀眼。劉禹錫表達了對源中丞在遙遠的新羅得到恩寵的祝愿,他心懷敬仰,愿意一同西行,盡情地表達自己的傾心之情。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富有意境的語言描繪了送別場景,展現了作者對源中丞的仰慕和對他使命的祝愿。通過描繪源中丞的才華、威嚴和傳播德音的使命,作者表達了對于治理者的崇敬和對德行的重視。詩中的景色描寫生動形象,以煙開碧山、日浴金波的景象,增添了壯麗的氣勢和神秘感。最后的表白表達了作者對源中丞的贊美和對他得到恩寵的祝愿,表現出作者的豪情壯志和對友人的真摯情誼。
整體上,這首詩詞通過對人物形象和景色的描繪,將送別的情感和對于德行的推崇融為一體,展示了作者的才情和對友人的贊美之情,同時也表達了對未來事業的美好祝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