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白行 / 作者:李東陽 |
太白經天照城闕,甲光侵肌冷如鐵,秦王袍沾楚王血。
龍攀鳳附不自由,何乃棄君來事仇,危言逆耳誰為謀?古
來天子不觀史,飾詞佞筆徒為耳,胡不自修為謗弭。
|
|
太白行解釋: 《太白行》是明代作家李東陽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太白穿越天空照耀城闕,
鎧甲的光芒冷得像鐵一樣,
秦王的袍沾染了楚王的鮮血。
龍附在鳳的身邊卻無自由,
為何要離棄你,我的君主,
說出的話令人難以接受,誰在策劃?
自古以來,天子從不關注歷史,
虛偽的言辭和諂媚的筆墨只是為了迎合耳朵,
為什么不自行修正來消除謗言?
詩意:
《太白行》這首詩詞以太白(即指代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的身份,借喻了明代時期的政治腐敗和險惡的官場環境。詩人通過描繪太白在天空中照耀城闕的景象,以及描述秦王的袍沾染了楚王的鮮血,表現了時代的黑暗和統治者的殘暴。詩人以龍附于鳳的比喻,表達了自己作為文人的無自由和受制于權貴的境遇。詩人質問為什么要離棄自己的君主,指出官場上充斥著虛偽和諂媚之辭,天子不關注歷史,不修正謗言,從而批判了當時政治體制的弊端。
賞析:
《太白行》以太白為象征,將其置身于明代的政治環境中,通過對比來抨擊時代的黑暗和統治者的殘暴。詩人以簡練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描繪了太白照耀城闕的壯麗景象,以及秦王袍上沾染的楚王鮮血的殘酷畫面,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同時,詩人運用了龍附于鳳的比喻,表達了自己作為文人的無自由和受制于權貴的困境,以及對當時政治腐敗現象的不滿和批判。詩人質問為什么天子不觀察歷史,不修正謗言,從而暗示了當時政治體制的缺陷和統治者的無能。整首詩詞以犀利的筆觸,揭示了明代社會的黑暗面,并以強烈的批判色彩呼吁政治上的正義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