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嵬曲 / 作者:李東陽 |
唐家國破君不守,獨載蛾眉棄城走。
金甌器重不自持,玉環墮地猶回首。
前星夜入紫微垣,王風凈掃長安膻。
上皇卷甲三川外,父老含悲長慶前。
世間萬事多反覆,自古歡娛不為福。
君不見西宮露刃迎,何如坡下屯兵宿。
|
|
馬嵬曲解釋: 《馬嵬曲》是明代作家李東陽的一首詩詞。本詩以唐朝國破家亡為背景,抒發了作者對國家淪陷和君主背叛的悲憤之情。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意和賞析:
《馬嵬曲》以唐朝滅亡和君主李世民的背叛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國家的淪喪和君主的背叛感到深深的悲憤之情。詩中描述了唐朝滅亡后,君主李世民獨自逃離長安城的情景,形容了君主拋棄了城池和貴妃們,忘記了自己的責任和承諾。詩中的金甌和玉環是象征貴族的珍寶,它們的遺失表明了君主的貪欲和背叛。而紫微垣和王風則象征著皇宮和皇權,它們被前星夜入,凈掃長安膻,暗示著朝廷的敗落和腐敗。最后兩句描寫了老百姓含淚看著上皇離開、心懷悲傷的場景,表達了對國家興衰和世事變遷的思考。整首詩以悲憤之情貫穿始終,通過對君主的背叛和國家的淪亡的描繪,反映了作者對時局的憂慮和對社會現象的批判。
這首詩詞展示了李東陽對唐朝滅亡和君主的背叛的深深悲憤之情。通過對君主逃離長安、拋棄貴妃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君主背棄責任的失望和憤怒。同時,詩中也透露出對君主貪欲和腐敗的批判,如金甌器重不自持、玉環墮地等描寫,暗示了君主的私欲導致了國家的衰敗。詩詞的結尾以老百姓含悲的場景作為結束,讓人深感國家興衰、人事變遷的無常。整首詩以深沉的悲憤之情貫穿始終,通過對社會現象的揭示和對人性的思考,表達了對時局的憂慮和對真正幸福的追求。
《馬嵬曲》這首詩詞在表達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反映了歷史時期的社會背景和人們對國家興衰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