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團墩秋月 / 作者:李東陽 |
庾亮樓前月正明,謝公墩上雨初晴。
清光照我雙吟鬢,此夜懷人萬里情。
隔竹流螢看不見,繞枝羈鳥宿還驚。
天涯一望鄉心切,腸斷秋山笛里聲。
|
|
團墩秋月解釋: 《團墩秋月》是明代詩人李東陽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庾亮樓前月正明,
謝公墩上雨初晴。
清光照我雙吟鬢,
此夜懷人萬里情。
隔竹流螢看不見,
繞枝羈鳥宿還驚。
天涯一望鄉心切,
腸斷秋山笛里聲。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秋夜的景象,詩人站在庾亮樓前,明亮的月光照耀著他雙鬢,謝公墩上的雨剛剛停止,天空開始放晴。在這樣的夜晚,詩人思念遠方的人,他的心情萬里之遙。盡管有竹林隔開,他無法看到流動的螢火蟲,周圍的樹枝上也沒有停留的鳥兒。他站在天涯,望著故鄉,心中充滿了思鄉之情,笛聲在秋山間回蕩,令他的心腸如斷。
賞析:
這首詩以景物描寫為主,通過描繪秋夜的月色和雨后的晴天,表達了詩人深深的思念之情。詩中的庾亮樓和謝公墩是明代時期的著名景點,它們營造了詩人獨特的寫作背景。詩人通過描述月光照耀自己的雙鬢,以及雨后的清新景色,展示了他內心的孤寂和遠離家鄉的思念之情。
詩中的隔竹流螢和繞枝羈鳥形象地描繪了詩人與遠方之間的距離和無法觸及的隔閡。面對著天空遼闊的天涯和回蕩在秋山間的笛聲,詩人的心腸被割裂,流露出強烈的鄉愁之情。
這首詩詞運用了明代以景抒情的寫作方式,通過描繪自然景物來抒發內心情感。詩人的思鄉之情與秋夜的景色相互映襯,形成了一幅寂寞而深沉的畫面。同時,詩中融入了對音樂的描寫,通過秋山間回蕩的笛聲,增添了一份悲涼和懷舊的情感。
《團墩秋月》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的思念之情,把握了詩歌的節奏和意境,體現了明代詩人的獨特情感和對自然景物的細膩觀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