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山(三首) / 作者:李東陽 |
望盡孤云入杳冥,翠微深處一茅亭。
高臺地迥秋先至,古榻僧閑晝亦扃。
詩思更隨流水遠,醉魂還為碧山醒。
憑虛試徹凌云調,應有游人下界聽。
|
|
西山(三首)解釋: 《西山(三首)》是明代詩人李東陽創作的一首詩詞。該詩通過描繪西山的景色和氛圍,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山水的贊美與感慨。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望盡孤云入杳冥,
遠遠望去,孤獨的云彩消失在遙遠的天邊,
翠微深處一茅亭。
在郁郁蔥蔥的山谷深處,矗立著一座茅亭。
高臺地迥秋先至,
高高的臺地上,秋天先來到這里,
古榻僧閑晝亦扃。
古老的榻上,僧人閑逸地度過白晝。
詩思更隨流水遠,
詩意隨著流水向遠方流去,
醉魂還為碧山醒。
醉醺醺的心靈在碧山的召喚下蘇醒。
憑虛試徹凌云調,
憑借虛幻的想象,試圖領悟凌云調,
應有游人下界聽。
或許會有游人從塵世中來欣賞。
這首詩詞以西山為背景,通過描繪山水景色和表達作者的內心感受,展現了對自然的熱愛和追求超越塵世的情懷。詩中運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寫,如孤云、翠微、高臺等,將讀者帶入了一幅幽靜祥和的山水畫卷。通過對孤云消失、秋日來臨、僧人閑逸等景象的描繪,表現了作者對自然變化的敏感和對寧靜生活的向往。
詩詞中還展現了作者的思考與遐想。作者在流水聲中隨波逐流,思緒也隨之深入遠方。他的內心在碧山的召喚下蘇醒,醉魂被山水所喚醒,展示了作者對自然的順應與融入,以及對詩意的追求。最后,作者希望自己的凌云調能夠引起來自塵世的聽者,以此傳達自己對山水之美的領悟和對人生境界的追求。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和對內心感受的表達,展示了作者對山水的熱愛和對超越塵世的向往。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含蓄的表達,詩詞給人以寧靜、深遠的感受,在讀者心中勾勒出一幅幽靜美好的山水畫卷,同時也引發人們對自然、對人生意義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