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上人遠寄和禮部王侍郎放榜后詩,因而繼和 / 作者:劉禹錫 |
禮闈新榜動長安,九陌人人走馬看。
一日聲名遍天下,滿城桃李屬春官。
自吟白雪詮詞賦,指示青云借羽翰。
借問至公誰印可,支郎天眼定中觀。
|
|
宣上人遠寄和禮部王侍郎放榜后詩,因而繼和解釋:
詩詞:《宣上人遠寄和禮部王侍郎放榜后詩,因而繼和》
朝代:唐代
作者:劉禹錫
禮闈新榜動長安,
九陌人人走馬看。
一日聲名遍天下,
滿城桃李屬春官。
自吟白雪詮詞賦,
指示青云借羽翰。
借問至公誰印可,
支郎天眼定中觀。
中文譯文:
宣上人遠離家鄉,寄給在禮部任職的王侍郎放榜后的詩,因此繼續和作。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放榜之后的盛況。禮闈指的是科舉考試的場所,新榜指的是剛剛公布的考試結果。整個長安城內的人們都急忙跑馬而來觀看榜單。一夜之間,名聲傳遍了整個天下,滿城的才子佳人都歸屬為春官的花鳥。
賞析:
這首詩以放榜為背景,寫出了科舉考試對于當時人們的重要性。整個長安城都為之沸騰,人們爭相前往觀看榜單,期待自己或者家人的名字能夠出現在其中。詩人通過描繪這個場景,展示了科舉考試對于個人名利的追求,以及一旦取得好成績所帶來的聲名和榮耀。
接下來,詩人自謙地說自己只是吟詠白雪和寫詞賦的,但他卻能借助這些作品來指引自己通往官場的道路,向青云(指高官顯貴)借羽翰(指借用高官的力量)。最后,詩人向王侍郎請教,詢問自己的作品是否能夠得到至公(指高官)的認可,而答案則由支郎(指王侍郎)的天眼(指眼光、眼界)來決定。
這首詩以描寫科舉考試為主線,通過對人們追求名利和榮耀的描繪,展示了當時社會的風貌和文人士子的奮斗心態,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于官場的向往和自己在其中求得成功的希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