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舟抵南康望廬山 / 作者:楊基 |
春山如春草,春來無不好,況是香爐峰,百疊煙屏圍五老。
嚶嚶歷歷谷鳥哀,朱朱粉粉山花開,芙蓉削山紫霧上,瀑布倒瀉青天來。
船頭春山重回首,世上虛名一杯酒,李白雄豪絕妙詩,同與徐凝傳不朽。
明日移舟過洞庭,蘭花斑竹遠沙汀,摩挲老子雙愁眼,細看君山一點青。
|
|
舟抵南康望廬山解釋: 《舟抵南康望廬山》是明代楊基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舟抵南康望廬山
春山如春草,春來無不好,
況是香爐峰,百疊煙屏圍五老。
嚶嚶歷歷谷鳥哀,朱朱粉粉山花開,
芙蓉削山紫霧上,瀑布倒瀉青天來。
船頭春山重回首,世上虛名一杯酒,
李白雄豪絕妙詩,同與徐凝傳不朽。
明日移舟過洞庭,蘭花斑竹遠沙汀,
摩挲老子雙愁眼,細看君山一點青。
譯文:
船抵達南康,眺望廬山
春天的山像春草一樣翠綠,春季來臨一切都美好,
何況是香爐峰,圍繞著五座老山的百層煙幕。
嚶嚶歷歷,山谷中的鳥兒悲鳴,朱紅粉色的山花盛開,
芙蓉削山,紫霧飄騰,瀑布倒瀉向青天。
船頭回首,春山景色重現,世上的虛名如一杯酒,
李白的豪放絕妙之詩,與徐凝一同傳頌千古。
明天將移舟渡過洞庭湖,蘭花竹子點綴遠方的沙灘,
輕撫老子雙愁的眼眸,仔細觀賞君山的一點青。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舟行至南康,眺望廬山的景色。詩中以春山景色為主線,展示了春天的美麗和壯麗。作者通過描寫香爐峰,形容了山峰周圍煙霧繚繞、層層疊疊的景象,以及山谷中鳥兒的悲鳴聲和山花的盛開。作者運用生動的描寫手法,如嚶嚶歷歷、朱朱粉粉、芙蓉削山等形容詞和動詞,使詩中的景物顯得更加生動鮮活。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回首船頭,思考人世間的虛名和功名利祿,以及李白和徐凝的詩才,認為他們的詩歌將傳世不朽。最后,詩人展望明天將要渡過洞庭湖,描繪了具有詩意的蘭花、竹子和君山的景色,表達了對自然山水的贊美和思考。
整首詩以廬山春景為背景,通過描繪山川的壯麗和詩人的感慨,展示了自然的美妙和人生的哲理。同時,詩中還體現了對文化傳承和詩歌創作的思考,表達了對李白和徐凝等詩人的敬仰和傳承之志。整體而言,這首詩《舟抵南康望廬山》這首詩詞是明代楊基所作。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舟抵南康望廬山
BoatArrivesatNankang,GazingatMountLu
春山如春草,春來無不好,
Thespringmountainsarelikespringgrass,everythingisgoodinspring,
況是香爐峰,百疊煙屏圍五老。
Moreover,thereistheIncenseBurnerPeak,layersofmistsurroundtheFiveElders.
嚶嚶歷歷谷鳥哀,朱朱粉粉山花開,
Thevalleybirdschirpsadly,redandpinkmountainflowersbloom,
芙蓉削山紫霧上,瀑布倒瀉青天來。
Hibiscuscarvesthemountain,purplemistrises,waterfallspourdownfromthebluesky.
船頭春山重回首,世上虛名一杯酒,
Thebowoftheboatlooksbackatthespringmountains,worldlyfameisjustacupofwine,
李白雄豪絕妙詩,同與徐凝傳不朽。
LiBai'smagnificentandmarvelouspoems,togetherwithXuNing,willbepasseddownforever.
明日移舟過洞庭,蘭花斑竹遠沙汀,
Tomorrow,theboatwillmoveacrossDongtingLake,orchidsandbamboodotsthedistantsandbank,
摩挲老子雙愁眼,細看君山一點青。
CaressingLaozi'spairofsorrowfuleyes,closelyobservingthehintofgreenonMountJun.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舟行至南康,遠望廬山的景色。詩中以春山景觀為主線,展示了春天的美好和壯麗。作者通過描繪香爐峰,形容了山峰周圍層層煙霧,將五座老山圍繞其中的景象。詩中還描繪了山谷中哀鳥的鳴叫聲和山花的盛開。作者運用生動的描寫手法,如嚶嚶歷歷、朱朱粉粉、芙蓉削山等形容詞和動詞,使詩中的景物更加生動。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回首船頭,思考人世間的虛名和功利,以及李白和徐凝的卓越詩作,認為他們的詩歌將傳世不朽。最后,詩人展望明天將要渡過洞庭湖,描繪了蘭花、竹子和君山的景色,表達了對自然山水的贊美和思考。
整首詩以廬山春景為背景,通過描繪山川的壯麗和詩人的感慨,展現了自然的美妙和人生的哲理。同時,詩中也體現了對文化傳承和詩歌創作的思考,表達了對李白和徐凝等詩人的敬仰和傳承的愿望??傮w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山水描繪,以及對人生和詩歌的思考,展示了詩人對自然和文化的熱愛和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