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尉遲郎中見示自南遷牽復卻至洛城東舊居之作因以和之 / 作者:劉禹錫 |
曾遭飛語十年謫,新受恩光萬里還。
朝服不妨游洛浦,郊園依舊看嵩山。
竹含天籟清商樂,水繞庭臺碧玉環。
留作功成退身地,如今只是暫時閑。
|
|
尉遲郎中見示自南遷牽復卻至洛城東舊居之作因以和之解釋:
尉遲郎中見示自南遷牽復卻至洛城東舊居之作因以和之
庭澤翠微明,云山纖蹤秀。
曾遭飛語十年謫,新受恩光萬里還。
文章海內生輝耀,學問人間頌聲傳。
朝服不妨游洛浦,郊園依舊看嵩山。
竹含天籟清商樂,水繞庭臺碧玉環。
留作功成退身地,如今只是暫時閑。
中文譯文:
庭院中的池塘水清澈微波蕩漾,云山之間山巒纖細美麗。
曾經被飛語謫居南方十年之久,現在新受到恩光又回到萬里之遙的洛陽城。
才華在國內熠熠生輝,學問傳頌在人間。
不妨穿著朝服在洛浦游玩,庭園里依然可以眺望嵩山的壯麗景色。
竹子中隱含天籟般悅耳的清商樂曲,水流繞過庭院臺階,形成碧玉般的環繞。
這是一片留作功成之地,如今只是暫時的閑暇。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作品,他寫詩以表達自己的感慨和思考。全詩通過對自己經歷的描述,展現了詩人曾經受到謫居之苦,現在又回到洛陽城的喜悅和欣慰之情。
詩人以清澈的池塘和秀美的山巒來描繪庭院的景色,展示了自然之美。他談到自己曾經受到謫居的痛苦,同時也表達了對新的機遇和榮耀的期待。他的才華和學識受到贊譽,成為人們稱頌的對象。盡管曾經受到飛語的困擾,但是他現在已經恢復了自己的聲望。
詩人提到自己穿著朝服游覽洛浦,并且可以眺望嵩山,描寫了他現在的幸福和自由。他還用竹子和水來形容庭院的景色,表達了一種舒適和寧靜的氣氛。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于這片土地的情感,他留守在這里,等待功成退隱。然而,這種安寧和閑適只是暫時的,他知道自己的退隱還需要時機和條件。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以及對自己經歷的反思,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思考。他展現了對于榮耀和幸福的向往,同時也意識到這些都是暫時的,他的目標是退隱和寧靜。整首詩表達了作者對于人生的思考和對于未來的期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