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酬朗州崔員外與任十四兄侍御同過鄙人舊居…時守吳郡 / 作者:劉禹錫 |
昔日居鄰招屈亭,楓林橘樹鷓鴣聲。
一辭御苑青門去,十見蠻江白芷生。
自此曾沾宣室召,如今又守闔閭城。
何人萬里能相憶,同舍仙郎與外兄。
|
|
酬朗州崔員外與任十四兄侍御同過鄙人舊居…時守吳郡解釋:
《酬朗州崔員外與任十四兄侍御同過鄙人舊居…時守吳郡》是唐代劉禹錫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昔日居鄰招屈亭,
楓林橘樹鷓鴣聲。
一辭御苑青門去,
十見蠻江白芷生。
自此曾沾宣室召,
如今又守闔閭城。
何人萬里能相憶,
同舍仙郎與外兄。
詩意:
這首詩詞是劉禹錫寫給朗州崔員外和任十四兄侍御的回詩。詩人回憶起過去與他們共同居住的招屈亭,那里有楓林和橘樹,還有鷓鴣的鳴叫聲。當初他辭別了朝廷的宴會,離開了青門,來到這個偏僻的地方。在這里,他多次看到了蠻江邊盛開的白芷花。他曾經受到皇室的召見,現在又守護著吳郡的城池。他想知道有誰能夠在千里之外記得他,想起與他一起居住的仙郎和外兄。
賞析:
這首詩詞展現了詩人對過去友人和居住地的思念之情。劉禹錫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表達了對朋友和舊居的深情厚意。詩中的招屈亭、楓林、橘樹和鷓鴣聲,都是他們過去居住的地方的景象,通過這些細節,詩人勾勒出了一幅美麗的畫面。同時,詩人以自己離開御苑和擔任吳郡守的經歷,表達了對過去和現在的對比和思考。他曾經沾過皇家的光輝,現在卻在偏遠之地守護城池,這種轉變讓他對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有了深入的思考。
詩中的最后兩句"何人萬里能相憶,同舍仙郎與外兄"表達了詩人對友情和親情的思念之情。他希望有人能夠在千里之外記得他,想起他與仙郎和外兄一起居住的時光。這種思念之情,展示了人與人之間的深厚情感和詩人對友情的珍視。整首詩詞以平淡樸實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感慨和思念,給人以情感共鳴,展示了唐代文人的情懷和豪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