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夔州竇員外使君見示悼妓詩顧余嘗識之因命同作 / 作者:劉禹錫 |
前年曾見兩鬟時,今日驚吟悼妓詩。
鳳管學成知有籍,龍媒欲換嘆無期。
空廊月照常行地,后院花開舊折枝。
寂寞魚山青草里,何人更立智瓊祠。
|
|
夔州竇員外使君見示悼妓詩顧余嘗識之因命同作解釋:
《夔州竇員外使君見示悼妓詩顧余嘗識之因命同作》是唐代劉禹錫的一首詩。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前年曾見兩鬟時,
今日驚吟悼妓詩。
鳳管學成知有籍,
龍媒欲換嘆無期。
空廊月照常行地,
后院花開舊折枝。
寂寞魚山青草里,
何人更立智瓊祠。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逝去的悼妓的思念之情。詩人在前年曾和這兩位鬟妓相見,但現(xiàn)在聽到她們悼念妓女的詩聲,感到十分震驚。詩中提到鳳管,指的是演奏鳳凰古曲的技巧,作者說她們已經(jīng)通過學習掌握了這種技巧,意味著她們已經(jīng)成為了真正的藝術家。然而,她們渴望與有婚配之緣的龍媒交換,但這樣的機會卻沒有。詩中還描繪了空廊、月光照耀下的行走之地,以及后院中開放的花朵和凋落的枝條,一切都顯得寂寞而凄涼。最后,詩人問道,在魚山的青草中,有誰還會為她們建立智慧的瓊祠呢?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悼妓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逝去時光和生命的感慨和思考。詩人曾經(jīng)和這兩位鬟妓有過一段交往,但此刻她們已經(jīng)離世,留下了對她們的懷念和哀思。詩中鳳管和龍媒的比喻,隱含了詩人對藝術家命運和生活的思考。他們通過學習鳳管技巧,已經(jīng)展現(xiàn)了卓越的才華,然而他們卻渴望能有更好的機遇和婚姻。詩人通過對空廊、花朵和凋落枝條的描繪,表達了時間的流逝和一切的消逝,使得整個場景顯得寂寞而凄涼。最后的問題,詩人以問句的形式表達,探討了存在和記憶的意義,以及對未來的思考。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意境深遠的描寫,抒發(fā)了詩人對逝去時光和人生深層次的思考和感慨。通過對悼妓的描繪,作者反映了人生的短暫和無常,以及藝術家追求更好命運的渴望。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沉,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