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林即興 / 作者:楊基 |
曾見重華巡狩來,漓江廟宇野棠開。
山無檜柏皆巖穴,地有芝苓盡藥材。
花布短衣齊膝制,竹皮長帽覆眉裁。
也應風土交州近,丹荔紅椒不用栽。
|
|
桂林即興解釋: 《桂林即興》是明代楊基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桂林即興
曾見重華巡狩來,
漓江廟宇野棠開。
山無檜柏皆巖穴,
地有芝苓盡藥材。
花布短衣齊膝制,
竹皮長帽覆眉裁。
也應風土交州近,
丹荔紅椒不用栽。
【中文譯文】
曾經目睹過君主前往巡狩,
漓江上廟宇中野生的桃花盛開。
山中沒有松柏,只有巖洞,
土地上長滿了珍貴的草藥。
人們穿著花布制成的短衣,衣擺齊膝,
頭戴竹皮制成的長帽,遮住了眉毛。
這里的地理環境與交州相近,
紅色的荔枝和辣椒無需栽培。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明代時期桂林地區的景色和風土人情。詩人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基礎,以生動的語言表達了對桂林的贊美和感慨。
詩的前兩句描述了君主巡狩時的盛況,以及漓江上廟宇中野生的桃花盛開的美景。這里的桃花可能象征著春天的到來和生機盎然的景象,也展示了自然界的壯麗之美。
接下來的兩句詩描述了桂林山水的特點。山中沒有常見的松柏,而是巖洞居多,這種景象給人一種奇特而壯觀的感覺。地上生長著各種珍貴的草藥,這可能暗示著桂林地區的豐富自然資源和草藥產業的發達。
詩的后兩句描繪了桂林地區的風土人情。人們穿著花布制成的短衣,衣擺齊膝,展示了地方特色的服飾文化。頭戴竹皮制成的長帽,遮住了眉毛,也是一種特殊的裝束。詩人認為桂林地區的風土人情與交州相近,交州是中國古代的一個地名,這里可能指代南方地區的特色和風情。
最后兩句表達了桂林地區獨特的自然環境。紅色的荔枝和辣椒在這里是自然生長的,不需要人為栽培。這一句也讓人感受到了桂林地區豐富的農作物和自然資源。
整首詩詞以樸實的語言描繪了桂林的山水、人文和自然景觀,展現了桂林地區獨特的特色和魅力。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桂林的喜愛和贊美,展示了自然與人文的和諧共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