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懷(十四首) / 作者:楊基 |
清霜凋百草,亦令脆者堅。
士不遇患難,智慮何由全。
玄德髀肉生,重耳十九年。
一為三國雄,一稱五霸賢。
茍不辨菽麥,何足攬大權(quán)。
至今巴蜀人,嘆息后主禪。
¤
|
|
感懷(十四首)解釋: 《感懷(十四首)》是明代詩人楊基的作品。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dá)了作者對時局和人生的思考,展現(xiàn)了他的憂國憂民之情懷。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表象,通過清霜凋百草的描寫,寄托了作者對社會動蕩和人生困境的感慨。作者認(rèn)為,正如清霜凋落了嬌嫩的草花卻使堅強(qiáng)的草木更加堅強(qiáng)一樣,士人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也應(yīng)該能夠堅強(qiáng)不屈。然而,作者卻感到困惑,認(rèn)為即使是有智慧和計謀的人,也難以完全擺脫困惑和煩惱。
接下來,詩中提到了玄德和重耳這兩位歷史上的英雄人物。玄德是指劉備,三國時期的蜀漢劉備,他一度成為了三國中的雄主;而重耳指的是魯國公子重耳,他在被追殺的十九年中歷經(jīng)艱辛,最終成為了春秋時期的齊國君主,并有著卓越的政治才能。通過引用這兩個人物的例子,作者表達(dá)了對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對人生起伏的思考。
最后兩句詩提及了巴蜀人,指的是當(dāng)時的巴蜀地區(qū)的居民。他們對后主劉禪的禪讓產(chǎn)生了嘆息,這里指的是劉備的兒子劉禪在蜀漢滅亡后將帝位禪讓給曹魏。這句詩流露出作者對國家衰敗和帝位易主的感傷和憂慮。
總之,這首詩通過自然景物和歷史人物的描繪,抒發(fā)了作者對社會動蕩和人生困境的感慨,反映了他對國家興衰和人生起伏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