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懷(十四首) / 作者:楊基 |
一女不得織,三人嘆無衣。
一夫不暇耕,八口皆啼饑。
饑寒迫于身,誰能不為非。
西伯善養老,仁人為己歸。
霜寒草木落,禽鳥相背飛。
民心亦何求,在于得所依。
此理勿暫失,君子慎其微。
¤
|
|
感懷(十四首)解釋: 詩詞:《感懷(十四首)》
一女不得織,三人嘆無衣。
一夫不暇耕,八口皆啼饑。
饑寒迫于身,誰能不為非。
西伯善養老,仁人為己歸。
霜寒草木落,禽鳥相背飛。
民心亦何求,在于得所依。
此理勿暫失,君子慎其微。
中文譯文:
一個女子無法織布,三個人嘆息無衣。
一個丈夫無暇耕種,八口人都饑餓哭泣。
饑寒逼近身邊,誰能不做非事。
西伯善于養老,仁人則為自己歸依。
霜寒使草木凋零,禽鳥相背飛翔。
人民的心也何求,就是能得到所依靠。
這個道理不可輕忽,君子要謹慎微小之處。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是明代楊基的《感懷(十四首)》中的一首。詩人通過描繪貧困的家庭生活和社會現實,表達了對貧困和困苦境遇的感慨和思考。
詩中描述了一個女子無法織布,三個人沒有衣物可穿,一個丈夫無暇耕種,八口人都面臨饑餓的困境。這種貧困和饑餓的現實使人們不得不為了溫飽而做出一些非常的行為。然而,詩人通過對比,提出了一種理想的境界,即西伯善于養老,仁人則為自己找到了依靠。
詩人在最后兩句中表達了對社會秩序和道德的憂慮,他認為只有人們能夠找到合適的依靠,才能解決社會問題和滿足人民的需求。因此,他呼吁君子要慎重處理微小的事情,以保持這種理想境界不被破壞。
這首詩以質樸的語言展示了社會現實和人們的痛苦,同時表達了對理想社會的向往和對秩序道德的思考。它提醒人們應該關注社會問題,并且在自己的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品德,以期望社會能夠達到更美好的狀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