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懷(十四首) / 作者:楊基 |
劍可敵一人,書足記姓名。
學之十二年,書劍兩不成。
歸來吳楚間,豪杰已起兵。
攬鏡照須眉,一二白發生。
老母在高堂,未敢即遠行。
太息長在夜,雞鳴星斗橫。
¤
|
|
感懷(十四首)解釋: 《感懷(十四首)》是明代楊基的詩作。這首詩通過描繪主人公的經歷和內心感受,表達了對光陰流逝和人生變遷的感慨。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劍可敵一人,書足記姓名。
學之十二年,書劍兩不成。
歸來吳楚間,豪杰已起兵。
攬鏡照須眉,一二白發生。
老母在高堂,未敢即遠行。
太息長在夜,雞鳴星斗橫。
譯文:
劍能夠與敵人抗衡,書能夠記錄名字。
學習了十二年,卻既非劍術高強,也未成為杰出的文人。
回到吳楚之間,英勇的豪杰已經起兵。
面對鏡子,映照著滿臉的胡須,一兩根白發已經生了出來。
年邁的母親在高大的堂屋里,我不敢離家太遠。
夜晚長嘆不已,雞鳴時星斗橫亙天際。
詩意:
這首詩以作者自身經歷為背景,表達了他對光陰易逝和人生變遷的感慨。詩中的"劍"和"書"象征了武力和文化,代表了兩種不同的成就和價值。然而,作者發現自己學習了多年,既不能成為出色的劍客,也無法成為卓越的文人,對此感到失望和無奈?;氐焦枢l后,卻發現局勢已經變化,豪杰已經興起,仿佛自己的努力和成就變得微不足道。面對鏡子,作者看到自己面容上的白發和歲月的痕跡,意識到自己已經老去,而年邁的母親在家中,作者心存愧疚未敢離家太久。夜晚,作者長嘆時光飛逝,而雞鳴聲中星斗跨越天際,象征著時光的流轉和人生的無常。
賞析:
《感懷(十四首)》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主人公的遭遇和內心感受,通過對劍和書的象征意義的運用,表達了作者對自身成就和人生發展的思考。詩中的攬鏡、白發和年邁的母親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凸顯了時光的流逝和人生的變遷。最后的夜晚和星斗交相輝映,給人以深沉的思考和無盡的遐想。
整首詩情感真摯,寄托了作者對自身追求和努力的感慨,同時也反映了人生的無常和時光的不可逆轉。這首詩通過簡練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讓讀者感受到了作者內心的矛盾和痛楚,引發了對人生意義和價值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