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會稽山 / 作者:袁凱 |
山實楊州鎮,人逾浙水來。
禹功縣白日,秦刻臥蒼苔。
龍起梅梁去,神游石洞開。
明朝有余興,更上越王臺。
|
|
游會稽山解釋: 《游會稽山》是明代袁凱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作者游覽會稽山的景色和心境。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山實楊州鎮,
人逾浙水來。
禹功縣白日,
秦刻臥蒼苔。
這首詩的開頭描述了會稽山的實在存在,它位于楊州的鎮上,吸引著來自浙江水域的游人。這里提到了禹王治水的功績,以及秦朝時期的歷史痕跡,暗示了會稽山的歷史悠久。
龍起梅梁去,
神游石洞開。
明朝有余興,
更上越王臺。
詩的后半部分描繪了作者在會稽山的進一步體驗。詩中的“龍起梅梁去”和“神游石洞開”是作者的想象,表達了他的遐想和心靈的自由。接著,詩中提到了明朝時期的歡樂和興盛,預示著明朝時代的繁榮景象。最后一句“更上越王臺”則表示了作者的豪情壯志,渴望超越以往的輝煌,達到更高的境界。
整首詩以會稽山為背景,通過描繪山水景色和歷史傳統,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景色的贊美和對明朝時代的向往。詩中運用了禹王和越王等歷史人物和傳說元素,增加了詩詞的文化內涵和意境。通過描寫山景和歷史背景,詩詞展示了作者對自然和歷史的熱愛,并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理想。整首詩詞意境開闊,意蘊深遠,給人以美好的心靈享受和藝術愉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