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耕田 / 作者:袁凱 |
窳薄非令器,容受固不宜。
六籍雖云誦,于道竟何如。
晚途棄末學,農圃以為師。
方春治臺笠,南畝秉鎡基。
出入田水間,沾濕豈暇辭。
但愿秋谷成,童稚有粥糜。
沮溺自辭世,小人安敢期。
|
|
耕田解釋: 《耕田》是明代袁凱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窳薄非令器,容受固不宜。
六籍雖云誦,于道竟何如。
晚途棄末學,農圃以為師。
方春治臺笠,南畝秉鎡基。
出入田水間,沾濕豈暇辭。
但愿秋谷成,童稚有粥糜。
沮溺自辭世,小人安敢期。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袁凱對耕田勞作的思考和感悟。詩中作者以自身的窳薄之身,表達了自己并不適合從事高官厚祿的職位,因為他心中所容納的東西并不適合這樣的角色。他提到自己雖然有過六經的學識,但在實踐中并未體現出應有的價值,對于人生的道路又有何意義呢?
詩中,作者在晚年選擇拋棄了學識淵博的職業,而選擇了務農,將農田視作自己的導師。他用"治臺笠"來形容自己在田間農忙的場景,用"秉鎡基"來表達他對農田的執著。作者在農田中來回走動,盡管身體被濕潤所沾,卻從不推辭,表現出他對農耕勞作的敬重和堅持。
最后幾句表達了作者對豐收的希望,希望農田能夠豐收,為童稚們帶來豐盛的粥糜。作者自謙地說,他已經放棄了世俗的名利和追求,也不敢期望小人們能夠理解和欣賞他的選擇。
賞析:
《耕田》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耕田勞作的熱愛和追求。通過與高官厚祿的對比,作者表達了自己對世俗名利的冷漠,并選擇了務農這一樸實而充滿生機的生活方式。他將農田視為自己的師傅,對農耕勞作充滿敬重,并表達了對農田豐收的期盼。
這首詩詞展示了袁凱對于人生道路的獨立思考和自主選擇,對于現實社會的價值觀提出了一種反思。詩中的情感真摯,展示了作者對農田勞作的虔誠和對小人心態的嗤笑。通過對自然勞作的贊美和對名利追逐的批判,詩中透露出一種追求簡樸和真實的人生態度。
總之,《耕田》這首詩詞以樸實的語言和真摯的情感表達了作者對農田勞作的熱愛和對名利追逐的反思,展示了一種追求簡樸和真實的人生態度,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價值內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