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意(二十首) / 作者:袁凱 |
中夜治舟楫,越海遠游遨。
游遨將何為,萬寶聚巖坳。
珊瑚七尺余,珠樹羅蓬蒿。
持之向中國,可以金張豪。
出門忽不樂,欲進心恒慅。
但恐蛟龍怒,骨肉淪波濤。
人生亦有命,圣賢莫能逃。
遺穗尚可拾,言歸臥林皋。
¤
|
|
古意(二十首)解釋: 《古意(二十首)》是明代袁凱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分析、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中夜治舟楫,越海遠游遨。
游遨將何為,萬寶聚巖坳。
珊瑚七尺余,珠樹羅蓬蒿。
持之向中國,可以金張豪。
出門忽不樂,欲進心恒慅。
但恐蛟龍怒,骨肉淪波濤。
人生亦有命,圣賢莫能逃。
遺穗尚可拾,言歸臥林皋。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述了詩人在深夜駕駛船只,越過海洋遠游。詩人對于遠方的探索充滿了好奇和向往。他想知道遠游的目的是什么,是否可以找到珍貴的寶物。他提到了七尺多高的珊瑚和羅蓬蒿上的珍珠樹,暗示了遠方的奇珍異寶。他認為如果能夠將這些寶物帶回中國,就可以財富滾滾而來。然而,當他真正踏上遠行之旅時,他卻感到憂郁不樂,內心渴望回歸。他害怕遭遇蛟龍的憤怒,擔心自己會沉淪在波濤之中。詩人承認了人生的無常和命運的力量,即使是圣賢也無法逃避。最后,他提到即便只剩下一些殘留的財富,他仍然能夠拾取,而言歸則是選擇回到自己的家中,休息在林皋之中。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遠方的向往和探索的矛盾情感。詩人對于遠游的憧憬與內心的不安和歸屬感之間形成了對比。詩中既有對財富和榮耀的追求,也有對家庭和安穩生活的向往。通過描繪詩人的內心紛擾和對命運的思考,詩詞傳達了對人生無常和命運力量的思索。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追求事業與財富的人在遠游過程中的內心掙扎,以及對家庭和安穩生活的向往。它通過對矛盾情感的描繪,反映了人生追求與現實選擇之間的困惑和沖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