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圭法師過金秀才隱居(二首) / 作者:袁凱 |
墟里人家煙霧深,背岡茅屋自陰陰。
不愁逸竹妨嘉谷,自愛繁枝集眾禽。
田父耰鋤時得借,漁人舟楫莫相尋。
舊開雞犬桃源里,仿佛溪邊花樹林。
¤
|
|
次圭法師過金秀才隱居(二首)解釋: 《次圭法師過金秀才隱居(二首)》是明代袁凱創(chuàng)作的詩詞。這首詩以描繪隱居山野的景象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環(huán)境的贊美和對隱逸生活的向往。
詩詞中文譯文如下:
墟里人家煙霧深,
背岡茅屋自陰陰。
不愁逸竹妨嘉谷,
自愛繁枝集眾禽。
田父耰鋤時得借,
漁人舟楫莫相尋。
舊開雞犬桃源里,
仿佛溪邊花樹林。
這首詩通過描繪山村的景物和隱居者的生活,展現(xiàn)了一種寧靜、恬淡的田園風(fēng)光。詩中的"墟里人家煙霧深"、"背岡茅屋自陰陰"描繪了田園村落中炊煙裊裊的景象,以及茅屋隱蔽在山岡背后的情景,給人一種寧靜隱逸的感覺。
詩中提到的"逸竹"和"繁枝"則代表了自然界的繁榮和生機,它們吸引了眾多的禽鳥棲息其中,進一步強調(diào)了田園的寧靜和生機勃勃的景象。
詩的后半部分提到了田園生活中的兩個角色,"田父"和"漁人"。"田父耰鋤時得借"表明農(nóng)民在務(wù)農(nóng)的同時也享受到了借助田園之樂,而"漁人舟楫莫相尋"則傳達了隱居者追求寧靜的心愿,不愿被打擾。
最后兩句"舊開雞犬桃源里,仿佛溪邊花樹林"則通過桃源和花樹的比喻,形容隱居處的美麗景色,給人一種如臨仙境的感受。
整首詩以質(zhì)樸、淡泊的語言描繪了田園山野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和寧靜生活的向往。通過對自然環(huán)境的描繪和對隱居生活的贊美,詩中融入了對人們內(nèi)心深處向往寧靜、追求自由的情感,展現(xiàn)了作者對傳統(tǒng)田園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