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郡內書情獻裴侍中留守 / 作者:劉禹錫 |
功成頻獻乞身章,擺落襄陽鎮洛陽。
萬乘旌旗分一半,八方風雨會中央。
兵符今奉黃公略,書殿曾隨翠鳳翔。
心寄華亭一雙鶴,日陪高步繞池塘。
|
|
郡內書情獻裴侍中留守解釋:
郡內書情獻裴侍中留守
功成頻獻乞身章,
擺落襄陽鎮洛陽。
萬乘旌旗分一半,
八方風雨會中央。
兵符今奉黃公略,
書殿曾隨翠鳳翔。
心寄華亭一雙鶴,
日陪高步繞池塘。
中文譯文:
在這郡城里寫下我的思念獻給留守的裴侍中。
千萬功勛屢次被獻上,不離開襄陽城到洛陽。
千余輛車馬分割一半,八方風雨相聚于中央。
現在我手中持有皇帝所賜的兵符,
曾經隨著皇上在書殿里單翼鳳舞飛翔。
我的心情寄托在華亭的一對鶴兒身上,
每天陪伴著我在宮中的池塘旁高步徘徊。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是劉禹錫寫給裴休留守時的獻詩。裴休是唐朝宰相,在被任命為留守洛陽期間,劉禹錫以一種幽默、寫實的方式表達了自己對裴休的思念之情。
詩中通過描繪自己在洛陽的情景和裴休在襄陽的情況,表達了對裴休的思念之情。詩人將自己功成名就后頻獻乞陳身章的身份描述為“擺落襄陽鎮洛陽”,意味著自己離開襄陽來到洛陽。而裴休在襄陽期間,卻像被分割了一半,只能和八方風雨相聚于中央,意味著裴休留守的壓力和困難。
在詩中,劉禹錫描繪了自己手中持有皇帝親賜的兵符,以及曾隨皇上在書殿中單翼鳳舞的經歷,顯示了自己在朝廷的地位和他與皇帝的密切關系。
最后兩句詩,詩人將自己的心寄托在華亭的一對鶴身上,意味著對裴休的思念。每天在池塘旁陪伴的高步徘徊,更顯示了詩人對裴休的思念和困倦的情緒。
整體上,這首詩表達了劉禹錫對裴休的思念之情,以詼諧幽默的方式將自己離開襄陽的心情表達出來,并通過對裴休被分割的形象,表達了對他的關心和對他承受壓力的理解。同時,詩中也展現了劉禹錫與皇帝的關系和在朝廷中的地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