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 / 作者:徐渭 |
昨夜窗前風月時,數竿疏影響書幃。
今朝拓向溪藤上,猶覺秋聲筆底飛。
|
|
竹解釋: 《竹》是明代徐渭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昨夜窗前風月時,
數竿疏影響書幃。
今朝拓向溪藤上,
猶覺秋聲筆底飛。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一個風月美好的夜晚,坐在窗前,感受到竹影婆娑的景象。竹子的影子在窗簾上投下稀疏的斑駁,給人以一種寧靜的感覺。詩的后半部分表達了作者在第二天早晨將這個美景拓印到溪邊的藤上,以便將這種秋天的聲音帶到自己的作品中。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竹影和秋聲,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敏感和對藝術的追求。首先,詩中的“昨夜窗前風月時”,表明作者在一個風清月明的夜晚感受到了竹子的美麗景象。竹子是中國文人常用的意象之一,以其高潔、堅韌和謙遜的品質而受到推崇。其次,詩中的“數竿疏影影響書幃”形象地描繪出竹影在書房中的景象,給人以寧靜和安詳的感覺,與夜晚的風月相得益彰。
后半部分的詩句“今朝拓向溪藤上,猶覺秋聲筆底飛”則展示了作者的藝術追求。拓印是一種傳統的藝術形式,通過將自然景物的形狀印在紙上,可以永久地保存下來。這里,作者將竹子的美景拓印到溪邊的藤上,意味著他想將這種美景和秋天的聲音帶到自己的作品中。詩的最后一句“猶覺秋聲筆底飛”表達了作者在寫作時,感受到秋天的聲音如同飛舞的筆尖,靈感源源不斷地流淌。
整首詩以簡潔、清新的語言描繪了竹子的美麗景象和秋天的聲音,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感悟和對藝術的追求。通過對細節的觀察和獨特的表達方式,徐渭創造了一幅意境深遠的畫面,使讀者在閱讀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寧靜和藝術的美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