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伏龍寺 / 作者:戚繼光 |
梵宇蕭條隱翠微,丹楓白石靜雙扉。
曾于山下揮長戟,重向尊前醉落暉。
衰草尚迷游鹿徑,秋云空鎖伏龍磯。
遙看滄海舒孤嘯,百尺仙橋一振衣。
|
|
伏龍寺解釋: 《伏龍寺》是明代戚繼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梵宇蕭條隱翠微,
丹楓白石靜雙扉。
曾于山下揮長戟,
重向尊前醉落暉。
衰草尚迷游鹿徑,
秋云空鎖伏龍磯。
遙看滄海舒孤嘯,
百尺仙橋一振衣。
詩意:
《伏龍寺》描繪了一幅山寺景象。詩人筆下的寺廟寧靜而隱蔽,被翠綠的樹木所掩蓋。紅色的楓葉與潔白的石頭相映成趣,構成了門前的景色。詩人曾經在山下揮舞長戟,力圖保衛國家的安寧,現在他重回寺廟,在佛前陶醉于晚霞的美麗。草木已衰敗,寺廟的小徑上游蕩著迷途的鹿。秋天的云彩似乎將寺廟囚禁其中。詩人遙望著大海,發出孤獨的嘯叫,百尺高的仙橋輕輕搖曳。
賞析:
《伏龍寺》通過描繪寺廟的景色和詩人的感受,表達了戚繼光對國家命運和個人境遇的思考和抒發。詩中的伏龍寺被描繪得幽靜而隱蔽,與自然融為一體,給人以寧靜和遙遠的感覺。這種環境與詩人曾經的戰斗經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詩人曾經在山下奮戰,揮舞長戟守護國家安寧,但現在他回歸寺廟,尋求內心的寧靜和放松。晚霞讓他沉醉其中,給他帶來一種超越塵世的感受。
詩中的景象和意象也充滿了哲理和禪意。衰敗的草木、迷途的鹿、被秋云囚禁的寺廟,都是對人生無常和困境的暗示。詩人遙望大海,發出孤獨的嘯叫,表達了他內心的孤獨和對世俗紛擾的追求超脫之情。百尺高的仙橋搖擺不定,暗示著人生的不穩定和變幻。
整首詩充滿了禪意和哲理,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同時,詩中的景象也與詩人個人的經歷相呼應,展現了他從戰爭中的歸隱心態和對內心世界的探索。《伏龍寺》以其獨特的意象和深遠的哲理,展現了戚繼光作為一位軍事家和文人的獨特風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