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塞外觀音巖 / 作者:戚繼光 |
朔庭喜見戰塵收,石洞思從大士游。
不道受降唐節度,何如奉使漢通侯。
天垂臺觀三千里,雪染顛毛四十秋。
短劍蕭森心尚赤,班超獨倚玉門愁。
|
|
塞外觀音巖解釋: 《塞外觀音巖》是明代戚繼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朔庭喜見戰塵收,
石洞思從大士游。
不道受降唐節度,
何如奉使漢通侯。
天垂臺觀三千里,
雪染顛毛四十秋。
短劍蕭森心尚赤,
班超獨倚玉門愁。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塞外的景象和詩人內心的情感。詩人戚繼光首先描述了朔庭(指北方邊境)上戰爭的結束,戰塵散去,喜悅之情油然而生。接著,他思念起觀音大士,希望能夠像觀音一樣自由地游歷石洞。然后,詩人表達了自己的抱怨,他并未獲得唐朝的節度使的待遇,而是像漢朝的通侯一樣被任命。詩人仰望天空,想象著天垂臺(傳說中觀音所在的地方)的壯麗景色,將自己的思緒融入其中。他回想起過去四十年中,無論是風雪的侵襲還是歲月的流逝,都不能動搖他的初衷。最后,詩人以短劍的冷酷和班超對玉門的憂愁作為自己的借喻,表達了自己孤獨寂寞的心情。
賞析:
《塞外觀音巖》通過描繪塞外的景色和詩人內心的情感,展示了詩人的豪情壯志和追求自由的精神。詩中所提到的觀音大士和玉門等形象都是具有象征意義的,使詩詞更具詩意和深度。詩人戚繼光以自己的經歷和感受,通過對古代歷史典故的引用,表達了對榮譽和地位的渴望,同時也表達了對自由和追求真理的向往。整首詩詞以豪放的筆調和自由的想象,展示了詩人堅定不移的信仰和對人生的思考。
這首詩詞在語言上運用了豪放灑脫的手法,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思想。通過對塞外景色的描繪和對歷史典故的運用,詩人成功地創造了一種壯麗而悲涼的氛圍,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和詩人的孤獨。整首詩詞意境獨特,情感真摯,給人以深思和共鳴,展示了戚繼光作為一位軍事將領的豪情壯志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