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江進之雜詠四首 / 作者:袁宏道 |
六尺莎階九尺廬,玄毫白楮任生疏。
花前屢泛擯愁酒,架上聊存引睡書。
蘄細竹紋如浪滑,吳綃寒緯似云舒。
幽窗一枕騰騰去,煉佛求仙事總虛。
|
|
和江進之雜詠四首解釋: 《和江進之雜詠四首》是明代袁宏道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六尺莎階九尺廬,玄毫白楮任生疏。
花前屢泛擯愁酒,架上聊存引睡書。
蘄細竹紋如浪滑,吳綃寒緯似云舒。
幽窗一枕騰騰去,煉佛求仙事總虛。
譯文:
六尺高的莎草臺階和九尺高的茅屋,黑色的毛筆和白色的宣紙隨意搭配。
在花前不斷地倒滿酒,放在書架上的書引導我入睡。
竹紋細膩如波浪一般順滑,吳絹的紋理冷冽如云舒。
在幽靜的窗前一覺醒來,修煉佛法和追求仙境的事情都是虛幻的。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安靜而寂寥的場景。詩人描述了自己身處的六尺高的莎草臺階和九尺高的茅屋,以及他隨意使用的黑色毛筆和白色宣紙。這種簡樸的生活環境與當時的社會富麗堂皇的生活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了詩人的獨特性格和追求。
詩中提到花前不斷倒滿愁酒,書架上存放著引導入睡的書。這反映了詩人在寂寥的環境中尋求安慰和慰藉的心態。他通過飲酒和閱讀來逃避現實的煩惱和壓力,尋找心靈的平靜和寧靜。然而,詩人意識到這些方法只是暫時的安慰,是虛幻的,無法真正解決內心的困擾。
詩的后半部分通過對細膩的竹紋和冷冽的吳絹紋理的描繪,進一步強調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冷漠。他的心境如同竹紋般柔滑卻又如波浪一般起伏,吳絹的紋理冷冽如云舒,表達了他內心的冷淡和追求的虛無。
整首詩透露出一種對世俗生活的冷漠和追求超脫的情感。詩人在平淡的生活中感受到了生命的無常和虛幻,他對功名利祿和追求世俗歡愉的消極態度,表達了追求心靈自由和超越塵世的思考。這首詩既是對現實的冷峻揭示,也是對內心追求的反思,具有一種超越世俗追求真理的哲學意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