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鎖山十詠·來賢巖 / 作者:鄧牧 |
石巖千尺高,曾見坡仙來。
坡仙化黃土,巖石空蒼苔。
縣知今人游,復令后人哀。
|
|
九鎖山十詠·來賢巖解釋: 《九鎖山十詠·來賢巖》是宋代鄧牧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石巖千尺高,曾見坡仙來。
坡仙化黃土,巖石空蒼苔。
縣知今人游,復令后人哀。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九鎖山上的來賢巖景觀。鄧牧首先描述了來賢巖的壯麗:高聳入云的石巖,曾經出現過仙人的身影。接著,他描述了坡仙的神奇魔力,將黃土轉化為石巖,而這些巖石上長滿了蒼苔。最后,他表達了對來賢巖的游客的感慨,讓后人感到悲傷。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刻畫了來賢巖的壯麗景色和神奇傳說。首句"石巖千尺高,曾見坡仙來"以形象生動的描寫,展示了巖石的高聳和仙人的神秘形象,給人以震撼之感。接下來的兩句"坡仙化黃土,巖石空蒼苔"則揭示了坡仙的神奇能力,將黃土轉化為巖石,同時也表現了時間的流逝,巖石上長滿了蒼苔,給人一種歷史的感慨。最后兩句"縣知今人游,復令后人哀"則展示了來賢巖對游客的吸引力,同時也暗示了后人對這個景點的追憶和哀悼之情。
整首詩以景物的描寫和神話傳說的融合,表現了作者對來賢巖的景色和歷史的熱愛與敬仰。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作者傳達了對于宏大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同時也滲透了對歷史傳承和人類命運的思考。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將景色、神話和人情融為一體,給人以意境深遠的美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