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鷓鴣天 圍襄陽 案此下原有天凈沙二首,以其 / 作者:張弘范 |
鐵甲珊珊渡漢江。
南蠻猶自不歸降。
東西勢列千層厚,南北軍屯百萬長。
弓扣月,劍磨霜。
征鞍遙日下襄陽。
鬼門今日功勞了,好去臨江醉一十七首,其中原有四首曲調,茲刪去。
|
|
鷓鴣天 圍襄陽 案此下原有天凈沙二首,以其解釋: 《鷓鴣天圍襄陽案此下原有天凈沙二首,以其》是元代張弘范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鐵甲珊珊渡漢江。
南蠻猶自不歸降。
東西勢列千層厚,
南北軍屯百萬長。
弓扣月,劍磨霜。
征鞍遙日下襄陽。
鬼門今日功勞了,
好去臨江醉一十七首,
其中原有四首曲調,
茲刪去。
譯文:
戰士們身披鐵甲,嘎嘎地渡過漢江。
南方的蠻族仍然不愿歸降。
東西兩方的軍隊排列如山,厚實無比,
南北兩軍駐扎數以百萬計的士兵。
弓箭像月亮鉤住,劍刃磨礪得像霜。
征戰的馬鞍遠離日落,越過襄陽城。
今天鬼門關為我們立下了赫赫戰功,
讓我們去臨江暢飲,寫下十七首詩歌。
其中原本有四首曲調,
現在予以刪除。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元代時期襄陽戰役的景象。張弘范通過生動的描寫,表達了戰士們浴血奮戰的英勇和鬼門關的重要意義。
詩中描繪了鐵甲戰士渡過漢江,南方的蠻族不愿歸降的情景,展現了戰爭的殘酷和南方抵抗力量的頑強。東西兩方的軍隊排列如山,南北兩軍駐扎百萬士兵,形成了強大的軍勢。
接下來的描寫表現了戰士們的英勇和堅韌。弓箭鉤住了月亮,劍刃磨礪得像霜,形象地表達了他們勇猛的攻勢和準備戰斗的決心。征戰的馬鞍越過襄陽城,顯示出軍隊的勝利和進軍的壯麗景象。
最后兩句表達了鬼門關的功勞和戰勝敵人的喜悅。鬼門關是指戰爭中死神的所在,這里指的是戰士們勇猛奮戰的事跡。作者表示要去臨江暢飲,寫下十七首詩歌,展現了戰勝敵人后的豪情壯志。
整首詩以錚錚鐵骨和雄壯的場景描寫,表達了戰士們的英勇和勝利的喜悅,同時也反映了元代時期的戰亂和邊塞風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