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樂天題真娘墓 / 作者:劉禹錫 |
薝卜林中黃土堆,羅襦繡黛已成灰。
芳魂雖死人不怕,蔓草逢春花自開。
幡蓋向風疑舞袖,鏡燈臨曉似妝臺。
吳王嬌女墳相近,一片行云應往來。
|
|
和樂天題真娘墓解釋:
和樂天題真娘墓
薝卜林中黃土堆,
羅襦繡黛已成灰。
芳魂雖死人不怕,
蔓草逢春花自開。
幡蓋向風疑舞袖,
鏡燈臨曉似妝臺。
吳王嬌女墳相近,
一片行云應往來。
譯文:
真娘的墓碑在薝卜林中的黃土堆,
羅襦和繡黛已經成了灰燼。
盡管芳魂已經逝去,人們不必擔心,
蔓草在春天遇到時,花便自然開放。
風吹幡蓋,像舞動的衣袖,
黎明時分,鏡子和燈火宛如妝臺。
真娘和吳王的嬌女的墓相近,
行云片片,應該往來穿梭。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劉禹錫為了紀念樂天(真娘)而寫的。樂天是劉禹錫的朋友,在他臨終時,他請求劉禹錫為他建造一個簡樸的墓地來安葬自己。這首詩被賦予了樂天的姓名,以示紀念。
詩中以墓地為背景,描述了墓地的荒涼景象。薝卜林中黃土堆暗示了墓地的荒涼和凄涼。羅襦和繡黛是裝飾品和服飾,意味著已經逝去的人和過去的時光。
然而,詩人告訴我們,盡管時間過去了,芳魂逝去了,但人們并不需要害怕。蔓草在春天時花自然開放,這是一種象征,表達了生命的循環和永恒。
詩中描繪了幡蓋像舞動的衣袖,鏡燈在黎明時分宛如妝臺,給人一種空靈的感覺。吳王和嬌女的墓碑相近,行云片片,應該往來穿梭,這是表達了死后靈魂的存在,以及與現實世界之間的聯系。
整首詩充滿了對生命和死亡的思考,以及對逝去親人的懷念。通過描繪墓地的景象和對自然的感悟,詩人表達了對逝去親人的懷念以及對生命的理解。詩中的意境唯美而深遠,讓人感受到生命的短暫和永恒的對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