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茅亦山先生雜詠 / 作者:黃庚 |
破硯塵封懶賦詩,晚年才思覺衰遲,耽書自笑已成癖,煮字元來不療饑。
風月滿懷詩可寫,地霜侵鬢鏡先知。
太公八十方榮遇,把釣溪邊更待時。
|
|
和茅亦山先生雜詠解釋: 《和茅亦山先生雜詠》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黃庚。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在晚年時對自己才思衰退的感嘆,同時也展示了他對于文學的熱愛和對生活的心境。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破硯塵封懶賦詩,
晚年才思覺衰遲。
耽書自笑已成癖,
煮字元來不療饑。
風月滿懷詩可寫,
地霜侵鬢鏡先知。
太公八十方榮遇,
把釣溪邊更待時。
詩詞的中文譯文:
破硯塵封懶賦詩,
晚年才思覺衰遲。
耽書自笑已成癖,
煮字元來不療饑。
風月滿懷詩可寫,
地霜侵鬢鏡先知。
太公八十方榮遇,
把釣溪邊更待時。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晚年時的心境和對自己才情的感慨。詩的開頭,作者提到自己破損的硯臺已經被塵封起來,意味著自己很久沒有動筆寫作了。他感到晚年的才思逐漸衰退,不如從前那樣靈活敏捷。
之后,作者提到自己沉迷于讀書,認為自己已經笑自己成了讀書的癡迷者。他用“煮字”來形容自己寫作,意味著寫字對他來說已經成為一種養精蓄銳的方式,但這種方式卻不能滿足他內心的饑渴。
接下來,作者提到他內心充滿了風月之情,有很多詩句可以寫,但由于年老鬢發已經被地霜侵蝕,他能夠感受到自己即將衰老的跡象。這里的“地霜”象征歲月的無情,而“鬢鏡”則暗示作者對自身容顏的覺察。
最后兩句,作者以太公(指太公釣渭水的故事)為比喻,表示自己已經八十高齡,但仍然期待著更好的機遇和時機的到來。他愿意在等待的過程中,繼續等待著把釣的時機到來。
總體來說,這首詩詞展現了作者黃庚晚年的心境和對自身才情衰退的感慨。他通過描繪自己破硯、晚年、讀書和風月等元素,表達了對文學的熱愛和對生活的期待。這首詩詞既有自述性的情感表達,也融入了時代背景和文化意象,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
|